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技术进行染色体异常筛查与单基因病诊断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婴儿的父亲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者。相隔不到三个月,第二例“MALBAC宝宝”也在北医三院诞生,这一例是母源性单基因遗传病。是怎样的技术让两个原本忧心忡忡的家庭,最终都拥有了健康的宝宝?在两个宝贝迎来一周岁生日之际,测序中国独家专访了该技术的提供者——亿康基因总裁陆思嘉。
测序中国:生殖健康从大的方面说关系到生命的延续与传承,从根本上说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感,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单细胞测序在生殖临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MALBAC较之其他技术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陆思嘉:现在,单细胞测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于辅助生殖,对胚胎进行植入前检测。从操作流程来说,首先进行促排卵,然后通过人工操作让卵子与精子在体外结合,产生多个胚胎。并在胚胎植入母体前,进行人工筛查。即使是通过人工操作获得的胚胎也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只能从胚胎上获取非常微量的细胞样品。只有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才能从极少的细胞中获取完整的基因组信息。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在母亲的外周血中发现除了有胎儿的游离DNA,还有游离的细胞。这一发现已有数十年的时间。NIPT技术(检测游离DNA)现在已成熟,只不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较为有限,而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筛查游离细胞能获得的信息量更全面。不过,当前从外周血中分离出胎儿细胞的技术还很不成熟,因此还没能像NIPT一样推广开。但已有一些公司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我们相信这一技术成熟后,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很多遗传病患儿都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会希望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特别是目前二胎政策放开,父母在二胎的生育方面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不论是胚胎前植入筛查还是产前筛查,都可以有效避免遗传病的再次发生。
MALBAC技术的一大特点是能够解决在PCR过程中,基因序列覆盖不均一的问题,使得单细胞中最大90%以上的基因组能够被测序。这种方法使得检测单细胞中较小的DNA序列变异变得更容易,因此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另外一大特点是,能够同时进行染色体三体检测及单基因疾病筛查。而利用传统的检测技术,想要进行染色体异常或是单基因疾病检测,就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测序中国:去年下半年,在北医三院陆续诞生了两个MALBAC试管婴儿,现在孩子们的情况如何?
陆思嘉:是的,现在一个孩子已经一岁多,另一个也即将要迎来一周岁的生日了。我们定期对两个孩子进行回访,孩子们没有遗传父母的单基因疾病,正在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临床上,单基因疾病方面的研究是我们的一个研究重点。目前,与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合作,已完成50多种基因的筛查。另一个重点是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筛查,现在已经积攒了上万例临床样本。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只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需要进行染色体筛查。其实,遗传病筛查只是其中一个应用方面。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很多家庭都面临生育健康方面的问题。对高龄孕妇、习惯性流产的病人而言,同样需要做染色体筛查,进行胚胎的优选,提高怀孕率、受孕率、胚胎存活率。
测序中国: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检测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陆思嘉:从技术层来说,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常用的胚胎植入前检测技术,传统手段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灵敏度、准确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单细胞测序作为新技术出现,首先要充分证明这项技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优越性,方能获得广泛应用。在这方面,还需要同行业的公司、医院、科研机构做更多的工作与努力,不断地基于临床试验,让新技术获得充分的认可。
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试管婴儿进行胚胎植入前筛查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美国15-20%,欧洲10%的试管婴儿都会做植入前筛查,在我国这个比例不足1%。可见,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样一个差距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大众对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二是科研技术如何较好的转化为应用还需要科研与临床双方的磨合;三是现在国家对产业还是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制,国内仅有20多家医院拿到国家资质。
差距摆在我们面前,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相关产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以说是挑战与机会并存。
测序中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
陆思嘉:帮助更多家庭拥有健康的宝宝,也是我们奋斗目标,谢谢!
(责任编辑:fangqi)
单细胞测序助力辅助生殖,帮助更多家庭拥有健康宝宝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