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两次登录医生账号开展诊疗活动胎死腹中索赔48万,这事你可不能随意干!这是发布在医法汇微信公众号上的一个案例。案例有家医院,没有医生执业证的一名护士,登录本院某医生的账号,为一名29岁,怀孕34+周的x女士非法进行了接诊。x女士因宫缩强烈、感觉身体不适到市妇保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当时,是护士刘某接诊。某女士说明其身体情况后,护士刘某登录该院王医生的账号为患者开具了B超、血液检查、胎心监测检查申请单,检查结果未显示异常,护士刘某嘱咐该女士购买保胎灵服用。4天后患者出现下体出血、腰部疼痛等情况,再次来院诊治,护士刘某再次登录王医生的账号为该女士开具检查申请单,嘱其继续服药。2天后,患者仍感不适,前往市医院治疗,途中该女士出现大出血,当天即娩出一死胎。5天后因病情严重转入省医继续治疗,被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死胎引产术后、产后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事后,患者起诉要求市妇保院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等各项损失共计48万余元。点评我们从后来的文字里得知,护士刘某是该妇幼保健院的护理部主任,可是她却在医院的妇产科门诊坐诊,并给患者开单子、开药,从事着与自己的护士身份不符的诊疗活动。由于这起诊疗失误酿成的医患纠纷,继而,刘某的真实执业身份被揭穿,非法执业,毫无疑问的,这家医院赔偿是早晚的事,赔偿金额,也是或多或少的事。在我们身边,像这种只有护士执业证,没有医生执业证的护士,从电脑进入到医院医生诊疗系统的机会有的是。医院内,有的医生的账号打开,下班后也不知道关闭,这种情况下,别的人,只要熟知这一套使用程序,就能轻易完成开检查单、开处方的程序。于是,我们有时候就会出现有的护士,由于耳濡目染,也会了这些程序,就为了省事,出现利用医生账号,为自己开药,自己到药房取药的违规现象。科室里,医护人员在一个科里上班,久而久之,护士们耳濡目染,很快就熟知了医生们这些开药开检查的工作程序。有时医生忙着,有的护士见到医生电脑上的窗口开着,就会利用医生的账号,开点常用药,省了医生的事。这样在门诊取药,也很“省事”。这种情况,在门急诊这些诊疗区域较为常见。也有的科室,医生年龄大的,不会操作电脑,医院为其配的有助手,有的助手是护士。开检查单、开处方这些操作,就由护士助手代理,这种情况,身为护士,也要注意,不要越俎代庖,胆大妄为,真把自己当医生了,忘了自己是没有医生执业证的人。医生再忙,也不是你帮这种忙的理由。绝对不能出现没有医师执业证,只有护士执业证代医生进行诊疗活动这样无证行医、非法执业的事。这样做,护士,你“过线”、越界了!上面这个案例,就是敲响的警钟、前车之鉴!它同时也提醒临床医生,下班时记得让自己的电脑窗口也关闭掉,让它们也“歇班”,以免给人以可乘之机。医院管理层面更要以此案为契机,对医务人员进行案例分享,开展依法行医之法制教育。
(责任编辑:dawenwu)
只因有护士干了这件事,这家医院被索赔48万!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