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副标题#e#第一节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女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外阴、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阴道脱落细胞绝大数是宫颈及阴道上皮,较少见的是子宫内膜细胞。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涂片取材范围较广泛不易漏诊,既可作出早期诊断,确诊率亦高,故适用于防止癌普查。
一、阴道正常脱落细胞成分
(一)鳞状上皮细胞
      从外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开始,一直向阴道内伸延至子宫颈外口,均被覆盖鳞状上皮。于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三层细胞形态。阴道内上皮形态与卵巢激素关系甚密切。
1.底层细胞 又称深刺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应出现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高度萎缩或创伤、糜烂时才出现。外底层细胞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宫颈型外底层细胞:从子宫颈外部上皮脱落。涂片示细胞成群脱落,大小颇不一致,大者形态与表层细胞相似,胞质内有空泡,有时空泡环绕于核周,形成一透明环。特殊染色证实空泡内含糖原,胞质丰富蓝染色,有量带有深蓝色颗粒。细胞核较大,染色质较致密。胞核居中或被糖原空泡挤压至一边,呈偏平或皱折状。该型显示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2)产后型外底层细胞:为产妇或晚期流产患者的阴道外底层脱落细胞形态。细胞常多个成群,形态不一,可见成群小细胞紧密排列,显示外底层细胞增持状态,部分细胞体积较大。该型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致密,常被胞质内空泡挤压至边缘呈扁长形或皱折陷成标形,这种标形核为产后细胞特征。胞质呈褐红染色,有深染颗粒(图21-1)。
(3)萎缩型外底层细胞:为原发性无月经或绝经期女性阴道脱落的外底层细胞形态。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形态较一致,因胞质内不含糖原,胞质内无空泡或有时含有小空泡。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较一致,染色质疏松。核与胞质比例约1:1-2。细胞多散在分布,很少成堆脱落。老年妇女阴道上皮高度萎缩时,细胞出现退化现象,胞质红染色或橘黄染色,胞质染色质致密或崩解消失,这种细胞称“早熟角化细胞”。
2.中层细胞又称浅棘层细胞。可分为非孕期中层细胞和妊娠中层细胞两种类型。
(1)非孕期中层细胞:由外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细胞体积比外底层细胞大,呈船形或贝壳形、菱形、等,胞质丰富、薄、半透明。核居中央,染色抟疏松。核与胞质比例为1:3-5。
(2)妊娠期中层细胞:阴道上皮受妊娠黄体素影响,中层细胞特别发达,胞质丰富,含大量糖原,胞膜增 厚,常成片脱落。核大偏位。此类细胞称为“妊娠细胞”。
3.表层细胞:阴道上皮的角质层,又称为功能层,正常成年女性的阴道上皮发育良好,细胞的层次常维持到表层。在月经周期中阴道上皮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表层角化前细胞和角化细胞所占比率上的变化。该层受卵巢雌激素影响而增生或脱落,最能反映雌激素的水平(彩图11)。
(1)角化前细胞:为扁平大多边形或大方块形,边缘卷曲、薄、直径约40-60μm核小而圆,染色质疏松。
(2)角化细胞:胞浆红染,核消失或在细胞中央保持一圆形透明的核影。在宫颈白斑症或子宫脱垂时,可出现较多完全角化细胞。
(二)柱状上皮细胞
涂片中柱状上皮主要来自子宫颈内膜和子宫内膜细胞。
1.子宫颈内膜细胞: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分泌型柱状细胞和纤毛柱状细胞。
(1)子宫颈内膜细胞:又称粘液细胞。多见于排卵期分泌旺盛时的涂片中,细胞肥胖,呈圆形、卵圆形,胞质内有空泡,特殊染色显示空泡内为粘液和糖原。核圆形,或月牙形,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质细胞颗粒状,分布均匀,有量可见小核仁。保存完好的细胞似杯状。
(2)纤毛柱状细胞:较少见,绝经后较多见。细胞呈立方形,矮柱状或细长形,胞膜厚,保持好的细胞一端可见纤毛。有时可见多核纤毛柱状细胞。涂片中纤毛柱状细胞常成群,排列整齐,很少重叠。由于纤毛柱状细胞胞质易退变而被破坏,故常见浅蓝色或粉红色境界模糊的胞质衬托一群排列整齐的紫蓝色细胞核,似蜂窝状(图21-2)。

图21-1 阴道产后型外底层细胞

图21-2 子宫颈内膜细胞群
2.子宫内膜细胞:子宫内膜的脱落细胞也包粘液细胞和纤毛柱状细胞。常成群脱落,大小形态一致,相互重叠。根据其雌激素水平可分为周期型和萎缩型两型。
(1)周期型:在增殖期,脱落细胞呈扁平,低柱装或高柱状。胞质嗜碱性,边界较清。核大小,形态规则一致位于细胞基底部,呈卵圆形,与细胞纵轴一致,染色质致密均匀,见1-2个核仁。分泌期上皮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胞质透明,肥胖。核圆形、偏中位、核较小、淡染、透明,核仁大。间抟细胞大小一致,胞质少,排列紧密成堆。
(2)萎缩型:涂片中细胞数目少,松散排列,胞质核淡染而嗜碱性,大小形态规则。(三)非上皮细胞成分
1.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胞质丰富,有明显的吞噬现象,胞质呈泡沫状,核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组织细胞吞噬现象不明显,核较小,偏位或居中,胞质嗜酸性染色。见于月经末期、绝经后、子宫颈炎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
2.血细胞: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3.微生物:阴道内常有细菌寄生,有致病和非致病性两类。常见的成分有:①阴道杆菌:为常见非致病菌,属气酸杆菌类,该杆菌生长需要要糖原并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一定酸性,可防止致病菌的繁殖。②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淋病双球菌,变形杆菌等。③真菌:白色念珠菌是阴道内较常见的真菌,有菌丝主芽孢,二者可分别出现,也可同时存在。纤毛菌常伴有滴虫存在,菌丝细长,似念珠菌的菌丝。④精子:有精子的粉笔片有宜作阴道细胞学检查。⑤其它物质:如纤维素或粘液等。在涂片中纤维素呈红染网状,粘液呈蓝染丝状。
二、阴道上皮与卵巢功能的关系
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直接影响,其成熟程度与体内此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高时,涂片中有较多角化细胞,核致密深染;雌激素水平低时,涂片中出现小而圆或卵圆形,核疏松蓝染的底层细胞。因此,根据涂片中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评价卵巢的功能。
(一)雌激素水平与阴道脱落细胞形态
1.雌激素极度低落:阴道上皮萎缩变薄。脱落细胞以内底层细胞为主,核深染,可能有少数中层细胞。见于老年人和卵巢切除患者。
2.雌激素高度低落:阴道上皮萎缩不严重,以外底层细胞为主,可能混杂少数中层和表层细胞,粘液较多。见于更年期症状明显者,绝经后及轻妇女期卵巢功能缺如者。
3.雌激素中度低落:以中层细胞为主,其细胞拥护,混杂比正常较小的表层细胞。见于更年期症状轻者,年纪大而未绝经者、年轻人有闭经者。
4.雌激素轻度低落:经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染色淡,杂有少数中层细胞。这种涂片具有的雌激素水平政权好能维持阴道上皮的正常厚庆,较行经后期稍低。
5.雌激素轻度影响:细胞全属表层,以多边形角化前细胞为主加少数中层细胞。此涂片见于行经后或接受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时的患者。
6.雌激素中度影响:以角化前细胞为主,并有30-40%角化细胞。见于卵泡迅速发育或排卵前期,接受中等量雌激素治疗时患者。
7.雌激素高度影响:角化细胞占60%左右,涂片中几乎无白细胞,背景清晰,红蓝相间的角化细胞和角化前细胞显得非常艳丽,见于排卵期或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时的患者。
8.雌激素极度影响:角化细胞持续达60-70%。或角化细胞占90%以旧雌激素过高的表现,这种涂片可见于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子宫内膜囊性增生、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肌瘤等患者。
(二)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阴道脱落细胞表现
在女性一生中随着卵巢功能的建立,旺盛和衰退的影响而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阴道上皮细胞都有不同的改变。
1.青春期:女性在13-17岁,卵泡的发育渐趋成熟而导致正常生理变化,但在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尚未稳定,所以阴道涂片细胞无明显周期性改变。
2.性成熟期:青春期后,卵巢发育成熟,阴道上皮随卵巢激素水平变化而发生周期性改变。
(1)月经期:持续3-7天。涂片内见大量红细胞、粘液和中性粒细胞。行经第二天可见成群子宫内膜细胞。行经后期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影响,涂片中表层细胞逐渐增多。
(2)行经后期:周期第5-11天。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上升。涂片中以角化前细胞为主,角化细胞开始逐渐增多。表现为轻到中高影响。
(3)排卵前期:周期第12-13天。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升高。涂片中角化细胞占30-50%,粘液及阴道杆菌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表现为中度影响。
(4)排卵期:周期第14-16天,雌激素水平最高,涂片中全为表层细胞,角化细胞占60%以上,呈分散排列,白细胞很少,有大量阴道貌岸然杆菌,背暗淡清洁明朗。表现为高度影响。
(5)排狼后期:周期第16-24天,卵巢黄体形成,孕激素水平升高,涂片中角化细胞渐渐减少并取集成堆,边缘折卷,白细胞增多,表道杆菌减少。
(6)行经前期:周期第25-28天,黄体衰退,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陡然下降。涂片中细胞成堆,边缘折卷胞质皱折,细胞边界不清。粘液与中性粒细胞增远销,见裸核、细胞坏死碎屑及阴道杆菌崩解碎屑。
3.更年期:开始于40岁左右,可分类绝经前,绝经和绝经后三个阶段。绝经前涂片中可为雌激素水平不低落或有时有升高表现,但无周期性改变。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由于阴道上皮高度萎缩,抵抗力差,常伴有炎症。涂片中细胞多是内、外底层细胞,核深染,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由于炎症刺激亦可见于增生与退变的中层、表层细胞和鳞状化生细胞。
(责任编辑:labweb)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