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值得探讨,旨在为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为此,本研究选择48例脑卒中患者(试验组)和同期48例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历选取范围自2010年7月~2012年8月,采取随机卡片的方法,从所有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中随机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设置试验组,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0.3±8.6)岁,病程0.6~7.3年,平均病程(4.5±1.1)年;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1.3±7.8)岁。所有受检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及癌症且近期没有服用含B族维生素、叶酸的药物。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空腹12小时的情况下于7:00取静脉血5ml,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层液通过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和Hcy水平,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并计算每组平均值,并且统计患者中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和酗酒史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参考值为5~15μmol/L,当超过15μmol/L时则为偏高。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危险因素比较 脑卒中患者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男性23例,Hcy水平(μmol/L),23.59±6.24。女性25例,Hcy水平(μmol/L),19.98±6.46*。对照组:男性21例,Hcy水平(μmol/L),10.91±2.28#,女性27例,Hcy水平(μmol/L),10.59±1.82*#。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示同型半胱氨酸(Hcy)成为脑卒中的一项危险指标因素,其浓度的高低与脑卒中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导致脑卒中的原因可能有:①同型半胱氨酸氧化会产生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有毒性的物质,会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另外同型半胱氨酸阻碍一氧化氮的产生,降低生物活性,它是能阻止内皮松弛的物质,可合成与Hcy对内皮细胞毒性产生对抗作用的物质,若一氧化氮减少会加重同型半胱氨酸的毒性作用。②同型半胱氨酸会促进VSMCs生成,这是一种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中的一项病理指标,其含量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脱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对fos基因、ras基因、促有丝分裂原产生调控作用,使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③同型半胱氨酸会导致纤溶和凝血功能的紊乱,改变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使纤溶酶激活物的结合位点发生改变,导致血栓的形成。④同型半胱氨酸会对血小板造成损伤,促进使血小板激活聚集的血栓素A2的形成,增加血栓的形成。⑤同型半胱氨酸同时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使脂质大量堆积于动脉壁上,使泡沫细胞量增高,动脉壁表面发生大量钙化现象,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这是引发脑卒中的首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指标,它的浓度越高则疾病的危险性越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参考值为5~15μmol/L,当超过15μmol/L时则为偏高,有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过多同型半胱氨酸的蓄积则会对血管及神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毒性,使氧化应激反应产生障碍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伤害,使动脉发生硬化。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