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呼吸科、ICU最常见的疾病,而诊断呼吸衰竭则必须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所以正确阅读血气分析是每一个呼吸科、ICU医师的基本功。而动脉血气中的一个关键指标PaO₂也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₂)的参考值
一份动脉血气里面,我们都记住了“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可诊断呼吸衰竭”(当然还有前提条件,海平面、呼吸空气、平静状态下抽血测得)。但如果我们问,PaO₂的参考值(可以简单理解为正常值)是多少?估计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如果再进一步问,这个参考值是怎么来的,估计多数人都要蒙圈。
我们的本科教材《诊断学》(第9版)认为PaO₂的参考值为:95-100mmHg(12.6-13.3kPa)。并且还指出了健康成人随着年龄增大PaO₂会降低,年龄预计公式为PaO₂=100mmHg-(年龄x0.33)±5mmHg。
而国内其他的呼吸专著有的描述PaO₂参考值为80-100mmHg,有的认为是85-95mmHg,更有一些干脆不写参考值,只说“正常值受大气压和患者年龄的影响,可根据海平面预计公式来推测正常值(如上述公式)”。
虽然没有统一的PaO₂正常值标准,但大体上我们知道PaO₂的参考值差不多是85-95mmHg这个区间,然后再根据年龄来计算就可以了。从上述表格来看,一个80岁的老人家,其正常PaO₂可能是不到80mmHg的。
二、PaO₂的参考值为什么是85-95mmHg?
虽然本科教材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答案,但这些都是可以计算的。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图解血气分析》,日本人1994年编写的,虽然古老,但很有帮助。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是760mmHg(中学物理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而空气是由O2(21%)、N2(78%)、稀有气体(1%)组成的,所以大气中的氧分压应该是760mmHg X 0.21≈159mmHg。在氧气进入人体、到达产生能量的细胞或者线粒体过程,氧分压呈阶梯式进行性下降,就好像几层瀑布下落一样,因此也称之为O₂瀑布。
空气吸入气道后,会由水蒸气所饱和,在体温37°C时饱和水蒸气分压是47mmHg,那么此时氧分压应该是(760-47)x0.21=≈150mmHg。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里充斥着CO₂,所以此时氧分压进一步降低,经过计算后肺泡氧分压大概是100mmHg(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考《图解血气分析》这本书),肺泡中的气体进入动脉后,氧分压会再进一步降低,所以有的地方说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值85-95mmHg就是这样来的。年龄越大,肺脏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退,所以参考值也会越低,如上述公式所示。
三、只看PaO₂,不看FiO₂
看一份血气,病人的PaO₂是120mmHg,这怎么可能嘛,不是说正常值是85-95mmHg么,是的,所以这个病人在抽取血气标本的时候应该在吸着氧气的。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不能光看PaO₂,还要看吸入氧浓度(FiO₂)。同样一个90mmHg的氧分压,一个病人是在吸空气的时候抽的血,另一个病人是面罩高流量吸氧下抽的血,两者的氧合状况是一样的么?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准确评估病人的氧合状况,就要引入氧合指数这个概念(PaO₂/FiO₂)。在我们诊断ARDS时,我们看的就是PaO₂/FiO₂,而不是PaO₂。
事实上,如果一个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光看PaO₂/FiO₂有时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考虑机械通气的一些参数,比如PEEP。两个机械通气的病人,氧合指数都是200mmHg,但一个人的PEEP是5mmHg,一个人的PEEP是15mmHg,那他们的氧合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对吧。
阅读血气分析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欢迎大家积极留言探讨。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