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随着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用于,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检测结果更为精确和准确。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参数和诊断指标,为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主流,也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但也应注意,先进的仪器也是由人来操作的,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再先进的设备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的一面。有些检验项目要靠经典的方法(特别是手工法)去验证、去校准、去补充。当前,在国内各级医院临床血检室巾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有些人员过分依赖现代化仪器,在形态学检查上完全依靠自动化仪器,忽略了经典的人工在形态学检测中的作用,由此导致错误的报告,有的贻误诊断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发展现代化自动化仪器的同时,继承发扬老一辈专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形态学检测的体会和经验,注意经典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结合自动化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直接、可靠、及时、价廉的检验结果,保证临床诊断的可靠性。
大家知道,血细胞分析仪是通过电阻抗原理,在十几秒时间内计数成千上万个细胞,克服了手工法计数的误差,它比在显微镜下计数精确好多倍。目前已成为血细胞计数不可替代的仪器。但在同一台仪器计数的同时,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确实存在很大误差,其检验结果不是经过形态学特征分析,而血细胞分析仪是按照细胞体积大小简单的分群。每类白细胞体积大小是不同的,当细胞通过检测区时产生与其体积大小相对应的脉冲,脉冲的大小与细胞体积的大小成正比。这样把细胞分别分成大、中、小细胞群,仪器的这种“分类”法与显微镜分类计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仪器设计者拿健康人的不知做过多少万次的细胞分类计数。才把仪器的分类法设定出来。仪器的这种细胞分类法,只能对部分的健康者而言。对于某些病人,对于病态造血及某些病理变化的血细胞靠仪器分类就可想而知了,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告仅限于正常体检和作为“镜检分类”筛选的参考。所谓筛选是通过仪器的“报警”及直方图分析,将病理变化需要进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的标本挑选出来,再进行仔细地手工复片镜检,其余标本视为“分类正常”免于镜检,这样既达到保证医疗质量又能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近年来先进的血细胞分析越来越多,细胞分类计数也越来越精准,降低了复片镜检率,但是,必须切记再先进的仪器也有不足的一面,再先进的仪器也是由人来操作,遇到仪器“报警”还是要进行人工复片镜检。
血复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1、确诊白血病。(根据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变化、幼稚细胞的多少)
2、贫血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根据红细胞数量及体积的大小变化,如大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性贫血)。
3、了解疾病的进展及感染程度。(根据细胞的变化,如嗜中性粒细胞核肿胀有中毒颗粒及异型淋巴等)
4、遗传性疾病诊断的依据。(镜下红细胞形态,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5、提示血小板疾病。(观察血小板数量、体积、聚集状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等)
6、诊断血液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血吸虫病)
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的现状:血细胞分析技术从手工操作到二分类、三分类、五分类,甚至将来的六分类全自动化检测仪。先进的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帮助检验人员快速完成日常大量的血常规检测,应用的模式是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主,手工复片的细胞形态(制片、染色、镜检)审核为辅。常用镜检(复片)的原则是:(1)血细胞分析仪无法识别并有报警提示(机内报警);(2)异常的高低值报警(试验室报警);(3)临床医师特殊要求(细胞分类)。但是各医院临床实际复片镜检率在0~15%,大部分医院可能小于5%或者不镜检。2、存在的问题(1)客观问题;血常规是“三大常规”项目之一,每天工作量大,检验人员较少,血细胞分析仪种类不同,其分析能力也不同。(2)主观问题;检验人员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不完全了解,对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弱及重视程度不够;检测程序不规范、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