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秘籍在手,分分钟读懂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外伤或肿瘤时,可引起脑脊液性质、成分和量的改变。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1.红色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但需要与穿刺损伤导致的出血鉴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管试验均匀血性,静置不凝固,离心后上液黄色,镜下多见皱缩红细胞。

    穿刺损伤出血:三管试验初为血性,逐渐变淡转为无色透明,离心后上清为透明水样,镜下红细胞形态完整。注意:有时也可见到部分皱缩红细胞,是由于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当血液与脑脊液混合时,红细胞可发生皱缩。

    2.黄色

    (1)见于陈旧性出血,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6小时红细胞破坏可逐渐产生黄变,48小时明显,3周后消失。

    (2)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可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严重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3.米汤样

    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由于白细胞增多所致。

    4.绿色

    主要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清澈透明。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数大量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混浊。

    3.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可以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时脑脊液静置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或发生凝固。脑脊液形成薄膜或凝块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蛋白含量大于10 g/L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抽出的脑脊液静置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1.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其表面有纤细的网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

    2.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小时后,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3.蛛网膜下腔梗阻或脊髓肿瘤时:梗阻远端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放置后可呈黄色胶冻样凝固。

    二、生化检查

    (一)蛋白定性

    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苯酚结合, 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称为潘氏试验,又称为蛋白定性试验。正常时多为阴性。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为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为白色浑浊。

    强阳性(+++):为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为白色凝块。

    (二)蛋白定量

    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血浆和自身合成,正常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0.5%,约为0.15-0.4 g/L。脑脊液蛋白含量与年龄有关,正常儿童脑脊液蛋白含量0.1-0.2 g/L,50岁以上者为0.3-0.4 g/L。一般而言,脑脊液总蛋白不超过0.4 g/L为正常范围。

    脑脊液中蛋白质升高主要见于:

    1.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感染导致血脑屏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见于脑膜炎(其中化脓性脑膜炎蛋白增多最明显,结核性脑膜炎为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为轻度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蛋白轻度增加)。

    2.出血性脑血管病:见于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蛛网膜下腔梗阻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导致的椎管阻塞、脑肿瘤等。

    脑脊液中蛋白减低多见于低蛋白血症。

    (三)葡萄糖含量

    脑脊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血糖,含量约为血糖的60%, 其含量主要受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脊液中糖被酵解的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因年龄不同有所区别,成人正常为2.5-4.5 mmol/L。

    脑脊液中葡萄糖减低主要见于:

    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细菌或破坏的细胞释放葡萄糖分解酶,使葡萄糖消耗,糖含量减低。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糖下降最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糖减少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出现在中晚期;病毒性脑膜炎葡萄糖多为正常。

    2.颅内肿瘤:癌细胞代谢活跃,可将葡萄糖迅速酵解。

    3.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症如胰岛细胞瘤、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过量等均可致脑脊液糖含量降低。

    脑脊液中葡萄糖升高见于:

    1.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某些病毒性脑膜炎等,脑脊液糖含量可轻度增高。

    2. 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原因可能是血糖含量高于脑脊液糖的含量,血液进入脑脊液,可使糖含量增高;或血液刺激下丘脑、丘脑室旁核,导致脑脊液糖含量增高。

    3. 急性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弥漫性脑软化等,常累及丘脑下部,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增高,继而脑脊液中葡萄糖增高。

    4.糖尿病和高糖输液时:患糖尿病时血糖增高,而脑脊液中葡萄糖也随之增高。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血糖和脑脊液中葡萄糖也增高。静脉输入葡萄糖后,血和脑脊液中葡萄糖的平衡约需1-2小时,对此类患者需同时测定血糖,以资对比。

    5. 早产儿和新生儿因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脑脊液中葡萄糖也可增高,并无病理意义。

    (四)氯化物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少,为了维持脑脊液和血浆渗透压的平衡,脑脊液氯化物的含量约为血浆的1.2-1.3倍,成年人为120-132 mmol/L,儿童为111-123 mmol/L。

    临床中,脑脊液氯化物降低较有意义,往往与糖降低同步发生,见于:

    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氯化物显著降低,常低于110 mmol/L,化脓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可降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及脊髓灰质炎基本正常。

    2.低氯血症时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减低,当脑脊液氯化物低于85 mmol/L时,有可能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应积极处理。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增高可见于尿毒症、呼吸性碱中毒等。

    (五)酶学检查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一些酶的含量是很低的,在某些疾病时其含量升高有一定意义。

    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可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癫痫、痴呆、脑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的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增高,治疗效果欠佳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无明显降低甚至进一步增高,因此测定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三、细胞学检查

    正常人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成人白细胞计数为:(0-8)×106/L,儿童为(0-15)×106/L,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两者之比约为7:3,偶见内皮细胞。

    白细胞计数达(10-50)×106/L为轻度增加,(50-100)×106/L为中度增加,200×106/L以上为显著增高。

    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增多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明显增加,数千×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不超过500×106/L,发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数天后迅速下降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

    (3)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4)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3.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4.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见大量红细胞和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出血2-3天后可发现含有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四、细菌学检查

    将脑脊液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膜涂片行革兰染色及抗酸杆菌染色镜检。

    1.怀疑为化脓性脑膜炎,做革兰染色后镜检。

    2.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将脑脊液静置24小时后若有薄膜形成,将此薄膜涂片做抗酸染色镜检。

    3.怀疑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做印度墨汁染色镜检。
(责任编辑:陈雪礼)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