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小阳 单位:松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咳咳,今天我们来聊聊
传说中的“男人之宝,妇女之友”:
前列腺。
先说个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女生没有前列腺!
(但是,有很多科学家说可以将一种围绕着女性尿道的周围腺体称为女性前列腺。)
先强调这个是因为,上大学解剖课的时候仍然有人问老师女生的前列腺在哪,不排除你们也会问。女生虽没有前列腺,却被前列腺素折磨的要死,因为前列腺素跟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跟“姨妈痛”、经期腹泻等有关,然而这并不是重点,咱们要说的还是老爷们儿的那点事。
什么是前列腺?
前列腺呢,简单来说,就像一个
肉呼呼
湿哒哒
软绵绵
的粉红色中间
带点灰白色的
扁平大栗子
前列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宫,由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位于膀胱和尿生殖膈之间,大小约4cm×3cm×2cm,质量约8~20 g。
前列腺的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成分,内含前列腺素,分泌活动受雄性激素调控。前列腺有四项重要生理功能,外分泌、内分泌、控制排尿和运输,在人体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列腺液生理功能
前列腺液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不透明的淡乳白色液体,约占精液30%。它可以:
☑ 帮助精子穿过重重屏障,促使精子和卵细胞顺利结合。
☑ 促使精子从精液中汲取营养,激发精子活力。
☑ 促进精液的液化(从果冻变成水,让精子动起来)。
☑ 略偏碱性,减少女性阴道中酸性分泌物对精子的侵蚀,提高精子成活率。
☑ 内含锌抑制细菌生长,维持生殖泌尿系卫生健康。
重点是:
前列腺内布满大量的神经网和神经末梢,十分敏感,能够激发性冲动和性兴奋,提高性生活质量,促进性生活和谐。
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想说说,具体说什么,你自己看
手淫和房事过度是导致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
前列腺炎时:
☒ 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淋漓不尽、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道滴白等。
☒ 严重的不一样的触痛感和坠胀感,尤其是早上起来,会怀疑人生。
☒ 阳痿、早泄、遗精、性欲减退、射精疼痛、还可能射出血精。
☒ 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
☒ 还有可能:不育。
(弱弱地问问:前列腺健康给发对象不?)
慢性前列腺炎还会导致包括尿毒症、前列腺癌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好了,没有了。
前列腺液检查
如此美妙神秘的前列腺液是由谁来检查呢?对喽,就是可爱的检验师们。
前列腺液检查主要用于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和性传播性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1.标本采集和处理
前列腺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行前列腺按摩术后采集。
是的,指诊前列腺,是泌尿外科大夫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总的来说,就是:
上床脱裤子,撅起你那颗光洁白皙的屁股,等医生戴上手套,抹上润滑油,将食指从肛门插入,隔着直肠,挤压前列腺,再顺便摸摸你有没有其他的变化。
就像这样:
当你突然感觉有一股热流涌出,前列腺液就这么流出来了。而在按压的过程中,有的人觉得痛苦,有的人感到兴奋,还有的人闷不作声……
前列腺液不要自己取,也不要随意按,科学谨慎,安全第一。
还需要注意的是:取前列腺液前3天应禁止性活动,说的是你,不是医生。
2.一般生理学检查
(1)量
正常为数滴-2ml左右。减少见于前列腺炎,增多见于前列腺慢性充血或过度兴奋时。
(2)颜色和透明度
正常为有光泽的乳白色不透明液体。红色提示有出血,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结石及精囊炎。黄色脓性粘稠提示化脓性感染,见于化脓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3)酸碱度
正常为pH6.3-6.5,老年人可略增高,增高还见于混入较多精囊液。
3.一般显微镜检查
(1)非染色直接涂片检查
①卵磷脂小体: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均,折光性强,形似血小板,但比血小板略大。正常为多量,满视野均匀分布。前列腺炎时减少、成堆或分布不均。
②前列腺颗粒细胞:体积较大,可能是吞噬了卵磷脂小体的吞噬细胞,增多见于老年人和前列腺炎,甚至可增大10倍伴大量脓细胞。正常人<1个/HPF。 ③淀粉样小体:圆形或卵圆形,形似淀粉样颗粒,淡黄色或褐色,中央常含有碳酸钙沉淀物而呈线纹同心圆层状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能和胆固醇结合形成结石。 ④红细胞:偶见,<5个/HPF。增多需要排除按摩出血,主要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结石、结核或肿瘤。 ⑤白细胞:<10个/HPF。增多见于前列腺炎,如增多成簇常提示慢性前列腺炎。 ⑥滴虫:滴虫性前列腺炎。 (2)染色检查 当直接涂片检查见到异常畸形细胞或怀疑肿瘤时,应做染色检查辨别细胞结构,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巴氏染色和H-E染色。 如果行Wright染色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有助于诊断过敏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在细菌培养后可作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以寻找病原微生物,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性病患者常培养出淋病奈瑟菌。结核患者可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最后,我想对你说 广大男同胞们, 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前列腺, 只能靠你们自己 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悉心呵护了! 多喝水,莫憋尿。别纵欲,莫禁欲。 勤锻炼,多保暖。忌辛辣,戒烟酒。 多吃锌,少摩擦。 别久坐,没病走两步。 多清洁,定期检个查!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