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病程在3 个月以内的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包括血、尿、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它以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为特征,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造影剂肾病发病率的增加,近年来AK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尽管对AKI的认识不断深入,支持和辅助的治疗措施也有不断进展,但AKI的预后仍差,死亡率居高不下。改善AKI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目前对AKI的诊断仍基于血清肌酐和尿量的测定,但它们并不能在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下降,且影响因素多。因此以肌酐测定为基础的肾功能评价体系阻碍了AKI治疗的进展,需要用更加敏感、特异的方法测定肾功能的下降。
近年来,在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更加敏感的AKI生物标志物,不仅能在血清肌酐升高之前诊断AKI,而且能为AKI的病因诊断提供帮助,但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随样品情况的不同存在不同生物学变异。
来自英国肯特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关于‘肾病患者血浆和尿中急性肾损伤标志物的生物学变异’的研究,该研究的相关结果发表在今年6月份的《临床化学》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测定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来推断其参考变化值(RCV),为连续测试的结果变化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估。
该实验募集了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并根据其肾功能、蛋白尿检测情况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亚型分组,通过每周(累计超过6周)测量受试者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浓度来确定其浓度变化。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用尿肌酐浓度来校正尿生物标志物,并比较校正前后的标志物浓度的变化。
该研究测试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全血,血浆和尿液的RCV分别为111%,59%,和693%;血浆胱抑素C(plasma cystatin C)的RCV为14%;血浆肌酐的RCV为17%;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 molecule-1, KIM-1)的RCV为497%;尿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2)的RCV为454%;尿N- 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的RCV为361%;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的RCV为819%;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RCV分别为430%和216%。总体上,与尿生物标志物相比,血液生物标志物具有较低的变异。而通过尿肌酐浓度(P < 0.05)校正尿生物标记物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试内生物变异(CVI)。对于某些标记不同亚组的变异也不同(P < 0.05)。 研究表明,这些数据可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应用这些数据奠定基础,并适用于不同的肾功能水平以及蛋白尿、糖尿病与否的情况。大多数被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CVI,也有报道称肾损伤情况不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大的浓度变化。因此在基准数据可用的情况下,这些新的标记物的浓度变化需要被检测出来。这样才能辅助临床做出更加客观准确地诊断。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