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45岁的黄琼(化名)于江苏顺利诞下一名女婴,婴儿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当这名中国最“抗冻”宝宝还是一枚胚胎的时候,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以下简称“集爱”)安静地“沉睡”了18年,直到去年11月初,被该中心的陈华医生“唤醒”,并成功移植到黄琼的子宫内。
2015年年初,当陈华看到黄琼的病历号——“1998-01XX”时心里一愣:“这可是中心1998年成立最初的‘元老级粉丝’啊!估计是符合二孩政策来生二孩的吧。”
详细询问病史后才得知,黄琼曾因输卵管堵塞于1998年在中心接受了辅助生殖治疗,一次新鲜胚胎移植与两次冷冻胚胎移植失败后,黄琼没了信心:“加上当时工作繁忙,我们想等等再说吧。”这一等就是18年。一位熟人在陈华的治疗下喜得双胞胎的消息给了黄琼希望:“我还有冻胚在集爱呢,再来试试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主任医师亲自给黄琼主刀,在腹腔镜下切除了黄琼大量积水的输卵管,剔除了子宫肌瘤,同时用宫腔镜排除了宫腔问题。手术成功后,黄琼开始了近一年的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周期,在陈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与B超室、胚胎实验室的积极配合下顺利移植。
两周后,黄琼回到中心检测HCG血值,当她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她紧紧地抱住了陈华:“谢谢您,陈医生!给了我宝宝,创造了奇迹!”“也要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们创造奇迹的机会!”陈华说。
据介绍,冷冻胚胎技术是将胚胎置于零下196℃的液氮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胚胎里的细胞生命几乎是完全静止的,但并非中断。冷冻胚胎可以使其得到长时间的保存,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治疗周期中不再诱发排卵,仅通过移植复苏胚胎获得妊娠,既节约费用,又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胚胎。
据该中心孙晓溪副院长回忆:“18年前,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还未运用于中国辅助生殖领域,胚胎冷冻大多采用程序化慢冻技术,胚胎解冻后存活率约为80%,当时的妊娠成功率平均只有30%左右。”如今,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愈发成熟,去年该中心冷冻胚胎解冻后移植率约为99.5%,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约为43.4%。
至于冷冻胚胎的保存期限,目前国内尚无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一般国际上各个国家冷冻胚胎保存期限在5~10年,上海市卫生局于2013年发布的《关于做好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质量控制的通知》中则建议:由于长期冻存胚胎可能带来生育风险以及社会伦理问题,按国际通行原则冻存胚胎临床使用时间一般控制在5年之内。在实际操作层面,医院对于冷冻胚胎的处理慎之又慎,集爱中心胚胎实验室主任孙贻娟称:“只要患者没有签署《放弃冷冻胚胎知情同意书》,就算他们逾期不交保存费,甚至失联,我们也会帮助他们继续冷冻胚胎。”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之后,辅助生殖中心门诊激增,医院中剩余的冷冻胚胎给了许多妈妈生二胎的希望。对于打算用冷冻胚胎再生育的女性,陈华说:“需要对自身子宫内膜厚度、剖宫产疤痕等身体状况做全面检查,看是否适合再生育,同时,年龄也很关键,建议尽早生育。”
随着寨卡病毒席卷的国家越来越多和小头症病例数量的增加,来自政府、学术实验室和生物制药企业的研究者正夜以继日地开发寨卡病毒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已经有至少 15 家企业和学术团体正参与开发寨卡疫苗。
各机构研发寨卡疫苗的进展
上周FDA批准了Inovio制药公司进行寨卡疫苗的临床试验。Inovio的寨卡疫苗叫做GLS-5700,是一种DNA疫苗。他们将对40名健康的成年人进行实验,今年晚些时候公布结果。在之前老鼠和猴子的试验中,疫苗已经引起了强烈的抗体反应。
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也设计了自己的DNA寨卡病毒疫苗。NIAID的主任Anthony Fauci博士介绍该疫苗的初步书面材料已经递交FDA,其结果在动物实验中看上去不错。他告诉媒体他们的临床前数据和候选人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原本预计在9月份开始的1期临床实验可能能够提早在8月中旬开始。
在科研方面,6月2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科学家对两种疫苗的测试。这两种疫苗一种是由DNA制成的,另一种是由病毒的灭活形式制成的。它们都能让暴露在病毒下的动物产生抗体而不被感染。
发表在Nature的论文中的两种疫苗
该文章表示尽管快速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是全球健康的迫切需要,但是人们对寨卡病毒免疫学和免疫保护机制还知之甚少。来自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这篇文章中表示一个单一的免疫质粒DNA疫苗或灭活纯化病毒疫苗为易感小鼠对抗来自巴西东北部的一个寨卡暴发菌株提供了完整的保护。该株寨卡疫苗最近被证明能够通过胎盘在小鼠中引起小头畸形和其它先天畸形。
他们生产的DNA疫苗表达寨卡病毒的全长以及一系列删除突变体的前体膜和外壳(prM-Env)。全长的prM-Env DNA的疫苗,能够为实验小鼠提供完整的保护,不会让其出现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但是删除突变体不能提供保护。保护的有效性和Env特异性抗体的浓度相关。用从疫苗免疫的小鼠中纯化的IgG接种其它小鼠可以赋予它们被动保护。疫苗免疫的小鼠中进行CD4和 CD8的T细胞去除术后保护效果并没有消失。
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对单个亚单位的疫苗或者灭活疫苗,可以实施对小鼠的保护防止其被寨卡病毒感染。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用于人类的寨卡疫苗是不难实现的。发表在这篇Nature上论文提出的疫苗至少为小鼠提供了两个月的免疫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是否和怎样在怀孕的动物中也进行实验。不过文章的通讯作者并没有对媒体提供何时科学家希望开始在人类中测试DNA疫苗的时间表。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