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MA)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大多数蛋白太大而无法通过肾脏微小的滤过膜,但如果肾脏损伤时,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可渗漏到尿液中。很少数量的白蛋白出现在尿液中叫做尿微量白蛋白。
MA排泄量增高是肾脏功能变差的早期信号。由于其检测易受尿液浓度、取样时间等因素影响,所以我们用尿MA排泄率(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来反映尿MA排泄量。即用尿肌酐做校正来消除尿MA检测的影响因素。因为微量蛋白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尿肌酐与尿浓度又有极好的相关性,且不受肾脏基底膜病变的影响。所以,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更能准确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的情况。
【临床应用】
1.尿MA是预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指标。
2.尿MA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尿MA增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影响心血管事件预后。据统计,ACR每增加3.5mg/gCr,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5.9%。所以尿蛋白排泄率应该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
3.尿MA是诊断慢性肾病的重要指标,并且是肾病预后、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美国肾病预后及生存质量指南推荐在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规筛查尿微量白蛋白。
4.尿MA可作为全身性或局部炎症反应的肾功能指标,例如用于预测逆行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肾脏早期病变。
5.尿MA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预测指标,尿MA高者多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6.对于服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也可检测尿MA,便于早期观察肾功能情况而及早采取措施,以免引起药物性肾炎。
【检测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和苦味酸速率分析法
【结果解释】
ACR(mg/gCr)
临床意义
<30 正常 30~270 微白蛋白尿(MAU) >270
肾脏病变
◆MAU开始出现时,几乎其他的检验数据(血BUN、CREA等)都无法提示肾脏已开始发生病变,只有MA能最早反应出来。
◆MAU期(ACR在30~270之间)是肾脏病变过程中唯一的“可逆期”,在此阶段若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血糖、控制血压等),肾脏功能依然有复原的希望。反之,若进入“不可逆期”(ACR>270),治疗的希望将很渺茫。
【适宜人群及检测频率】
1.45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检测一次。
2.糖尿病患者首次阳性则应在3-6个月内复查。
(1)1型糖尿病:发病5年,1-3次/年;
(2)2型糖尿病:明确诊断后,1-3次/年。
3.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要常规检测。
4.肾病综合征根据治疗情况随时监测。
5.仅尿MA阳性者,1次/3个月。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