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尿糖水平取决于肾糖阈水平。正常人的肾糖阈值是8.9~10毫摩尔/升,当妊娠或一些疾病发生时,肾糖阈值会下降,即阻挡糖分进入尿液的门槛降低了,血糖在8.9毫摩尔/升以下时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
临床上,尿糖阳性可分为生理性糖尿和病理性糖尿两种。生理性糖尿多为一过性(某一症状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包括:1.滋养性糖尿。糖尿多发生于摄入大量糖类食物后,或胃切除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小肠吸收葡萄糖过快,从而引起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当超过肾糖阈值时而发生一过性尿糖阳性。2.应激性糖尿。常见于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在上述应激状态下,血糖会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随着应激状态解除,血糖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3.妊娠性糖尿。孕妇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抑制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使肾糖阈值下降而出现尿糖阳性。另外,在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分泌过多乳糖,随尿排出,会产生乳糖尿。
病理性糖尿可分为:1.真性糖尿。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因胰岛素作用障碍,致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2.肾性糖尿。患有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而出现尿糖阳性。
有些情况下,如服用大量维生素C、异烟肼、洋地黄、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时,可能出现尿糖结果假阳性。
因此,对于尿糖阳性者,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从疾病的生理和病理多方位去考虑,切不可单凭尿糖阳性就轻易得出糖尿病的结论。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