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15 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居死亡原因首位,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高血压也是最高发的慢性病。本文就分享一下高血压项目检测那些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 ——《2003 年WHO/ISH 高血压处理指南》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mmHg 以下;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mmHg 以下。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血压调节机制:
高血压的分类:
一、原发性高血压: 以高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可根治方法。
二、继发性高血压: 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
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疾病和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
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主动脉缩窄
继发性高血压检查所包含的项目:
PRA(肾素活性)
AI(血管紧张素I)
AII(血管紧张素II)
ALD(醛固酮)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ortisol(皮质醇)。
继发性高血压检测的应用: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管功能,维持血压的重要的内分泌控制系统。它的生理作用很复杂,涉及的器官广泛,几乎全身各系统都有它作用的踪迹。它是人体内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调控系统。目前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继发性高血压检测的适用人群:
1. 高血压2级以上(SBP>160或DBP>100)
2. 难治性高血压,服用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仍未能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
3. 自发性或利尿药诱发的低血钾
4. 肾上腺偶发瘤
5. 家族史:早发高血压或脑血管意外(<40岁);以及亲属患有原醛症 6. 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如肢体脉动搏动不对称性减弱或者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期明显怕热/多汗/消瘦/血尿/明显蛋白尿等); 7. 急进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检测的注意事项: 一、患者准备(分析前): 1. 试验前采用平衡盐饮食三天,当天可正常饮食。 2. 注意停用对检测有影响的抗高血压药物,停用口服避孕药。 3. 女性避开生理期。 4. 试验当天凌晨2点起床小便后继续入睡。 5. 卧位采血完毕后扶床或其他物体行走,但要保持安静,不能兴奋、喧哗,禁吸烟。2-4小时后立位采血。 6. 若使用速尿法,卧位采血后,肌肉注射速尿40mg(明显消瘦者按0.7mg/kg计算,总量不超过40mg,然后站立2小时(可行走)后立位采血。 二、临床科室准备(分析前): 1.样本采集后,在测试前尽量在4℃环境下保存。 2.要求采血体位,要求立位与卧位采血,卧位要求病人在床上静卧4小时以上,不能坐起或下床走动,适当翻身;立位要求起床后走动2小时以上(可扶、靠其他物体、行走,但要保持安静,不能兴奋、喧哗,禁吸烟)采血一定要求病人静坐15-30min后采血。 3.采血时间:最好在早晨6点-11点之间。 4.试验前要求采用平衡盐饮食3天,试验日血钾尽量在3.0mmol/l以上。 5.避免过度兴奋几多次静脉穿刺。 6.试验当天可正常进食。 7.所有受试者在测定前均停用抗高压药物³1周 8.需要停药,某些会影响RAAS检测结果的,如:停用ACEI、ARB、b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甾体激素、甘草等2周;利血平停药3周;服用安体疏通需停药4周以上;螺内酯和雌性激素要挺6周。服用哌唑嗪和钙离子拮抗剂者不需停药。不适停药的病人改服胍乙腚等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 9.为了不影响检测结果,女性受试者要避开月经期。 10.采用EDTA-K2(紫帽)真空采血管按照标准采血流程进行样本采集,分别采血4ml(立位,卧位各两 管)并标明体位。 三、检验科准备(分析中): 1.收到标本后分别编号,10分钟内在1号管中加入酶抑制剂(50ml 0.34M 8-羟基喹啉硫酸盐),加入后颠倒混匀,室温静置20min。 2.对样本进行离心,分离血浆。 3.孵育:从离心后的样本中分离出两份400ml 的样本,按8:1地比例加入ph调节剂,并在混匀器上充分混匀。其中一份进行1h的4℃冰育,另一管进行1h的37℃温育。 4.终止反应:如果机型为M2000p或者M4000机型,鉴于样本仓具有制冷功能,可以直接上机开展试验;如果是M2000机型,需要将37℃温育样本放到4℃冰水混合物中1min,终止反应(建议4℃冰箱中长期放置一盒清水,水温维持4℃,样本温育完后可以随时放置)。 四、临床意义分析(分析后): 1、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 2、肾血管性高血压: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 4、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1954年由Conn JW首次报道的一种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及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征,它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但以腺瘤为多见,故经手术切除肾上腺腺瘤后,原醛症可得到治愈,但是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则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近年研究认为原醛症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形式,以前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 ~ 2%,但随着检查诊断手段的改进和提高,诊断为原醛症的病例数逐渐增多,如1994年Gordon等报告在199例正常血钾的高血压病人中,原醛症病人占8.5%;而在美国Mayo门诊,原醛症病人的年患病率在过去五年内已增加了十倍以上;其他学者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病人中的患病率也高达14.4-16.6%。当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明显增加,同时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受到严重抑制时,有助于原醛症的确诊。使用以下三项指标同时监测,不论有无低血钾,其诊断符合率为94%: 1、高醛固酮:醛固酮分泌增多,且不被高钠负荷产生的高血容量所抑制; 2、低肾素:肾素分泌受抑制,且不因立位及低钠刺激而增高; 3、正常皮质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或皮质醇水平正常。 血浆肾素活性(PRA):低PRA水平且不因低钠、脱水或站立体位等刺激而增高,为诊断原醛症的标准之一,但有一定局限性,因约35%的原醛症病人在上述刺激时PRA水平可升高, 而40%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PRA也可被抑制。 血浆醛固酮水平:原醛症病人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但部分原醛症和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有重叠。为了提高PAC和PRA测定的诊断符合率,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用PAC与PRA的比值(PAC/PRA)来鉴别原醛症或原发性高血压,如PAC(ng/dl)/PRA (ng/ ml/h) >25,高度提示原醛症的可能,而PAC/PRA>350,则可基本确诊原醛症。如果同时运用下述标准: PAC/PRA>30, PAC>20ng/dl, 其诊断原醛症的灵敏性为90%,特异性为91% 。但是腺瘤也和正常人一样,其醛固酮分泌可有波动,因此计算PAC/PRA比值时,最好用立位测定值,其诊断符合率较卧位值高。
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检查手段:
• 尿醛固酮
• 尿儿茶酚胺,尿17羟皮质类固醇
• 动脉造影
• 肾和肾上腺超声
• CT 或MRI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