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做体检却还是得了肝癌,你真的做对了吗?

中国2020年原发性肝癌(HC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41万例,约占全球新患病人数一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39.1万例。我国肝癌现状高发病率、低早诊率、高死亡率中国2020年原发性肝癌(HC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41万例,约占全球新患病人数一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39.1万例。相比我国早期肝癌的诊断率21.4%,日本这一指标却为62%,我国的早诊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3!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4.1%,而日本为30.1%,不到日本的1/2。但其实自1981年起,肿瘤一直是日本的首位死因。日本厚生劳动省自1984年开始,每隔十年制定综合性癌症控制计划,2006年日本制定了《肿瘤防治对策基本法》。2005年-2010年日本75岁以下年龄肿瘤死亡率逐年下降。高诊断率、低死亡率,日本癌症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长期保持世界第一。早期肝癌为何难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对于癌症,早发现很重要。有肝癌患者说,我每年都做体检,为什么还是发现不了肝癌?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健康的肝脏大约只需要1/4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很多患者,直到肿瘤大得把肚子都撑起来了,才发现是晚期肝癌。但即便在这时,患者的肝功能都可能正常。简而言之,普通体检很难发现早期肝癌。肝癌早筛的日本经验1980年,日本推出HCC的筛查方案,随着方案的推行和HCC治疗的进展,15年间HCC患者的生存率从5.1%提高到42.7%。2002年,日本政府资助全国40岁以上HBV/HCV感染患者进行肝癌筛查,使超过60%的早期肝癌被检测出来。筛查的工具为肝癌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简称“肝癌三项”)以及超声检测%[6]。据调查,72%日本专家会同时使用“肝癌三项(AFP/AFP-L3%/DCP)”,44%的专家会使用“肝癌三项”联合肝脏超声检测。目前,肝癌三项在日本已经列入保险适用项目。我国肝癌发现难早期诊断问题到底出在哪?血清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于肝癌筛查的指标,然而,血清AFP有时并不是非常准确!临床应用中发现,在部分早期包括近30%晚期肝癌病例中,AFP常常是正常的。某些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和良性肿瘤患者的AFP指标也明显升高。目前,我国肝癌常规体检筛查方案是:血清AFP+肝脏超声检测;在日本常用的筛查方案是:血清肝癌三项(AFP/AFP-L3%/DCP)+肝脏超声检测。两相比较,日本的筛查方案比我们多了两个血清学指标AFP-L3%和DCP,比单检AFP提高了近40%的检出率。肝癌三项检测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达70%左右,临床总体检出率更是达到约90%。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也意识到肝癌三项的重要性。指导我国肝癌筛查的《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中指出:血清AFP联合AFP-L3%及DCP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指导肝癌诊疗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中也指出: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血清AFP阴性人群。肝癌预防如何做事实上,肝癌预防已有明确的路径: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根据《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药物性肝肝损伤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筛查方案参照日本最新的《2021日本肝脏协会(JSH)共识建议:肝细胞癌的管理(更新版)》建议:极高危人群:超声检测每3-4个月1次;肿瘤标志物(AFP/DCP/AFP-L3%)检测每3-4个月1次CT/MRI(可选)每6-12个月1次高危人群:超声检测每6个月1次;肿瘤标志物(AFP/DCP/AFP-L3%)检测每6个月1次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参照日本的经验,肝癌三项(AFP/DCP/AFP-L3%)+肝脏超声检查筛查肝癌,是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检测方案,也是提高肝癌早诊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相比,预防不仅效果好,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成本投入更是远远低于治疗。版权声明: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