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11月2日,微创机器人正式登陆港交所,并于9:30分举行敲钟仪式。开盘后股价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涨趋势。盘中最高交易价达49.40港元/股。截至收盘,报收于45.80港元/股,上涨6.02%。作为国产的手术机器人代表企业之一,此次微创机器人上市,对产业而言,有何意义?市值436亿,达母公司总市值7成 作为微创系旗下的又一家上市公司,微创机器人于2015年开始独立运营,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工程技术人员近千名。 微创官方发文称,微创机器人是一家掌握了手术机器人全链条底层技术,具备光、机、电、控、软、算、影像等多学科集成及平台化拓展能力,覆盖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及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各环节,也是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其产品组合包括一款已获批产品及八款管线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三款旗舰产品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均已进入“绿色通道”。蜻蜓眼已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其他产品距获得批准也已不远。 微创机器人官方指出,图迈已完成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并递交注册申请,成为首款亦是截至目前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并递交注册申请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微创机器人总裁何超博士:此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将为我们在五大“黄金赛道”的持续拓展和布局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未来,微创机器人将进一步开拓创新,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继续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能够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 目前,微创机器人市值436亿元,近乎达到母公司微创医疗总市值的7成。第三代手术范式,手术机器人有哪些优势?根据西南证券早前发布研报所载,手术机器人是指:集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医疗器械产品,借助微创手术和相关底层技术发展,能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上为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支持,被用于高于人类能力的微创手术领域实现对手术器械的精准控制。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开放式手术出现至今,外科手术形式的演变沿革可以概括为三个代际。 其中第一代就是最为传统的开放手术,即便在当今仍是主流的手术形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传统微创手术(MIS)开始出现,其相比传统手术拥有创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但是不足方面也有局限性过强的限制。 而现在大家通常所说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英文全称为robot assisted surgery,简称RAS,也就是继MIS后的第三代外科手术形式。 相比于前两代,RAS具有灵活精准、抗疲劳辐射、视野大且清晰、过滤震颤、创口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直觉自然、易于学习等优势,在高难度手术中具备必要性,在简单的良性手术中具备消费升级属性。 从操类型上进行分类,手术机器人分为被动支撑、协同操作、主动驱动和主从遥控操作等类型。 而从临床运用角度来看,手术机器人可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以及其他手术机器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获批,手术机器人开始真正进入商业化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在泌尿科、妇科、普外科等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在逐渐走向商业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指出,预计2020年到2026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将从83.2亿美元增长到335.9亿美元,复合增速26.2%。纳入医保,市场推广有难度 从产业链来看,手术机器人主要分为上游的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中游机身组装、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等环节;下游的终端使用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是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即伺服电系统、减速器和控制器,其市场主要由美国、德国和日本垄断。 据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报道指出,我国仅能够在控制器领域实现自产。 而在中游环节,即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环节,我国目前技术较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5G技术、AR等技术发展,在未来我国相关企业还是有望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品牌同台竞争。 在下游应用端来看,目前手术机器人的普及率仍然很低。 当前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全国大型三甲医院中。 同时,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费用要高出2-3万元,加之医保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患者的支付水平也制约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换句话说,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手术机器人的普及仍有不小的难题,普及手术机器人的道路还是曲折的。 根据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18亿美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0.43亿美元。 放眼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其规模于2020年达到83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 众所周知,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长,费用高,想要更好的打开市场,政策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国内,国家其实一直在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产业。早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引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 今年,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征求意见稿,提出 “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在实际应用当中,今年上海、北京两地先后将部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范围。 今年4月,上海公布了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7月,北京医保局对天智航进行了调研。8月末天智航机器人被纳入医保。随着国家的持续推进,可以能推动手术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责任编辑:dawenwu)
微创机器人登陆港交所,市值436亿元,竞逐百亿手术机器人市场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