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女2岁多,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吃饭睡觉也很好,需要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测查吗?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是否缺某种微量元素?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平时经常有家长就检测的结果来问我如何处理。其实,目前所有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所显示的结果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
这些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 也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
目前检测微量元素主要是检测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如锌、铁、铜,有的医院还检测铅。同时, 因为一部分常量元素与孩子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也在检测范围内, 例如钙、镁。但是有几个误区,我想给家长们纠正一下。
血检的几个误区
指血静脉血检测无法准确反映全身钙状况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 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身体中的钙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余下的1%的钙常以结合的或游离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混溶钙池”。其中血钙在体内的含量还不足1%。混溶钙池的钙维持着体内多种正常生理状态, 且骨骼钙和混溶钙池的钙在体内维持着动态平衡: 当血钙降低时, 骨骼中大部分的钙可以随时游离出来以补充血钙的不足, 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所以, 通过指血或静脉血化验全身钙元素的营养状况是不准确的。
检测血清铁无法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
体内的铁分为储存铁和功能铁。储存铁是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两种形式存在于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和骨髓中; 大多数功能铁是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许多酶也含有铁。所以, 通过血清铁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也是不可取的。
婴幼儿最容易缺铁, 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 对铁的需要量相对比较多, 如果平时饮食中不注意进食一些含铁多的食品, 孩子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也会下降。孩子一旦发现贫血了, 其实已经对一些组织器官造成了伤害。
1岁以内基本不会缺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主要以酶的成分之一存在于人体内, 主要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中, 大约60%储存在肌肉中, 30%储存在骨骼中(在骨骼中的锌不易被动用)。血液中含量很少, 不到总锌量的0.5%。通过验血判断全身锌元素的营养状况同样是不准确的, 而且营养学界对于锌的营养评价的指标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人初乳中锌含量较高, 出生1周后乳汁含锌量下降。但是乳锌含量与孕期和哺乳期母亲膳食锌的摄入量有很大关系, 因此乳锌的个体差异很大。小婴儿6个月内从母乳或者配方奶(配方奶都是强化锌的) 中获取的锌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基本不会出现缺锌的现象。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的添加, 家长注意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锌的食物, 孩子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还能摄取一部分锌, 因此也不容易发生缺锌的现象。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发布的锌的摄入推荐量:从出生到6个月每天需要2毫克,7~12个月3.5克,1~3岁4毫克,4~6岁5.5毫克。只要保证每天的正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发育的需要。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贝壳类海产品, 如生蚝、海蛎肉, 还有动物内脏, 干果类, 谷类胚芽和麦麸、小麦胚粉、山核桃。
婴幼儿一般不会缺铜
铜在人体内50%~70%的铜分布在肌肉和骨骼中, 20%分布在肝中, 只有5%~10%分布在血液中(血液中的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和血浆之间)。铜主要在肠道吸收, 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新吸收的铜在血浆中很快消失,大部分被肝脏吸收, 少部分被肾吸收。铜被吸收后主要结合白蛋白在身体中运转。铜的排泄通过胆汁到胃肠道, 然后与唾液、胃液、肠液通过胃肠道从粪便中排出。妊娠期孕妇储存的铜是一般成年人的5~10倍, 完全能够供给胎儿以及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铜的需求。母乳和配方奶(配方奶中强化铜) 中铜的含量都比较高, 添加辅食后注意多吃一些含铜的食物,比如,牡蛎、贝类和坚果、动物肝、肾、谷类发芽部分和豆类,婴幼儿是不会缺铜的。
所以,我想对这位家长说,儿童没有必要一定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 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