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动、静脉血栓,严重者可致死亡[1-2]。HIT在肝素暴露者发生率为0.1%~5%,动、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高达30%~80%,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3]。本文通过具体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指南进行探讨,以期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67岁,2020.12.22因“活动后心累气紧2余年,夜间阵发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下肢水肿4天”入院。入院前2余年患者出现活动后心累气紧症状,未予以重视。患者心累气紧症状逐渐加重,1年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自行购买“速效救心丸”含化治疗,症状可稍缓解;患者症状反复但仍未就诊。入院前4天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伴心累心悸气紧症状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累气紧症状无缓解,下肢水肿逐渐加重,遂至省院就诊,以“心衰”收治入院。 本次急性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饮食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黄。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心电图:心动过速,152bpm,V1、AVR导联呈sR型,V6导联呈RS型;疑似S1Q3T3。NT-proBNP 4201pg/ml,嗜酸性粒细胞率2.0%,RBC 6.17×1012/L,血小板计数83×109/L,CRP 5.10mg/L。 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右心衰,肺动脉高压?瓣膜性心脏病?高血红蛋白血症。出院诊断: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2、右心衰、右心增大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压增高 心房扑动 心功能Ⅲ-Ⅳ级;3、严重肺弥散功能障碍(肺栓塞?)Ⅰ型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4、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CKD4-5期);5、血小板减少症。 二、治疗经过患者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史,入院氧饱和度降低,主要表现为心累气紧、双下肢水肿,NT-proBNP 4201pg/ml,心电图示心动过速,152bpm,V1、AVR导联呈sR型,V6导联呈RS型;疑似S1Q3T3,血红蛋白215g/L,且三尖瓣区可闻及杂音。给予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因常规利尿无效,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扩管,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托伐普坦利尿,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预防电解质紊乱,前列地尔改善循环,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营养心肌,地高辛、伊伐布雷定控制心室率,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聚、依诺肝素钠后改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抗凝等对症治疗。 入院后第五天尿量急剧减少,BP:92/54mmHg~135/97mmHg,P:61~114次/分,BUN 28.59mmol/L,CRE 707.3umol/L,GFR 6.27ml/min,K⁺6.72mmol/L。考虑急性肾损,肾内科会诊后于12.28行股静脉置管术并先后透析4次。图1: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曲线并于12.28、12.30及1.3分别临时给予依诺肝素6000iu ih。因患者心房扑动,虽有高血栓风险,但出血评分为高风险,同时近期血小板<50×109/L,暂停抗凝,待病情好转后再行评估抗凝方案。因患者自身原因,拒绝继续治疗,坚持出院回家,于2021年1月6日自愿签字出院。患者后续情况未追溯到。 三、分析与讨论1.临床表现及分型血小板计数减少是HIT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常见血小板计数下降至其基线值的50%以上(90%的HIT患者),且最低血小板计数一般≥20×109/L(最低值平均为50×109/L);应注意基线血小板计数较高的患者,即便血小板计数下降50%以上仍可在正常范围[4]。表1:HIT分型及临床表现分型发生率发生时间表现Ⅰ型(良性)10%~20%给药后1~2d血小板计数可轻度降低,一般≥100×109/L,不会导致血栓或出血,不停用肝素类药物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与其他类型血小板减少症相鉴别。Ⅱ型(免疫相关性)经典型/给药后的5~10d(肝素给药首日定为0d)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不伴有严重血栓栓塞风险其中血栓形成及栓塞并发症是导致HIT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尽管现有治疗已经明显改善了临床结局,但因HIT导致患者截肢及死亡的比例仍高达20%~30%[5-6]速发型多于过去100d(特别是30d内)使用过肝素类药物迟发型发生于肝素停药后3周内[7]该患者在12.22首次(0d)接受肝素治疗后约10天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并呈持续性下降,且血小板计数下降至其基线值的50%以上,符合HITⅡ型中的经典型。2.诊断HIT的诊断首先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如既往或正在使用肝素、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伴或不伴血栓栓塞并发症。目前对HIT的主流诊断思路是在4T’s评分和血小板数量动态监测基础上联合HIT抗体检测和(或)血小板功能试验进行排除诊断和确诊[7]。建议疑似HIT患者首先使用4T’s评分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为排除诊断和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初步依据。循证证据表明,4T’s评分诊断HIT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表2 :4T’s评分[3]表3 :4T’s可能性及处理4T’s评分可能性处理≤3分低度可以排除HIT,不需要进一步行HIT抗体检测和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4~5分中度推荐检测HIT抗体,并持续监测血小板计数[8-9]6~8分高度该患者4次使用肝素抗凝,且入院连续3天使用,1.2提示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考虑是肝素所致,4T’s评分为6分,虽然4T’s评分为高度可能性,但是出院前并没有做HIT抗体检测及持续血小板计数监测,所以也不能确诊是HIT。因此也只能高度怀疑由于肝素诱导引起了血小板减少。但是如果高度怀疑为HIT,即使确证性检查尚未得出结果,也必须开始治疗。3.治疗HIT一经诊断或者高度怀疑应立即停用肝素,并接受非肝素类抗凝药物治疗,特别是HITT或存在继发血栓风险的患者。HIT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初始治疗药物主要是胃肠外给药,如比伐芦定、阿加曲班和磺达肝癸钠,LMWH不能用于HIT治疗。维持治疗多以华法林替代。若患者诊断HIT时没有服用华法林,需立即停用肝素类药物,给予非肝素类抗凝药,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50×109/L或恢复至基线水平,给予华法林与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重叠至少5d,待华法林起效后停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继续口服华法林。如果诊断HIT时已经使用了华法林,在启动初始抗凝治疗的同时,建议使用维生素K中和华法林的作用,以免增加静脉性肢体坏疽的风险。另外,华法林还会通过延长APTT,使得根据APTT调整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应用的剂量偏低。作为后续维持抗凝治疗药物,华法林应与初始治疗的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重叠至少5d,初始剂量建议≤3mg/d,不建议从大剂量开始。口服华法林期间必须常规监测INR,目标范围为2.0~3.0。考虑到HIT后血栓栓塞风险,对于孤立HIT患者,建议应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1个月,并且血小板数量恢复并稳定于基线水平;而HITT患者,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因该患者出院时未诊断为HIT,所以并没有针对HIT进行具体治疗。但是对该患者,如果要进一步治疗,因其正在透析,停用肝素后,给予胃肠外给药。表4:三药清除途径及血液透析清除率对比药物清除途径血液透析清除率阿加曲班肝脏20%比伐芦定80%经酶途径清除,20%经肾脏清除25%磺达肝癸钠肾脏20% 综上,建议初始抗凝治疗给予阿加曲班,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基线水平,给予华法林与阿加曲班重叠至少5d,待华法林起效后停用阿加曲班,然后继续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建议1.25mg/d,密切监测INR目标范围在2.0~3.0。因患者房扑,血栓风险较高,建议抗凝至少3个月后随访。四、总结 HIT是指暴露于肝素类药物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下降,可伴血栓形成和急性全身反应,是肝素的严重不良反应,有较高血栓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HIT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在4T’s评分和血小板数量动态监测基础上,联合HIT抗体检测和(或)血小板功能试验进行排除诊断和确诊。HIT一经诊断或者高度怀疑应立即停用肝素,并接受非肝素类抗凝药物治疗,抗凝时限与是否形成血栓相关。初始抗凝治疗药物主要是胃肠外给药,阿加曲班、比伐芦定为首推。维持治疗可以使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小板数量变化和血栓栓塞时间,避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参考文献 共9篇[1] Linkins LA , Dans AL , Moores LK, et 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9th ed: American
(责任编辑:dawenwu)
急性心衰患者,肝素抗凝后血小板降低,怎么处理?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