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医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无法治愈所有的癌症,但是人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的斗争。
人类一步一步认知癌症
古希腊人对癌症的描述最为系统。约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伯特拉底对多种癌症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命名为“carkcinos”(古希腊语中的“螃蟹”)。我国古代对癌症的记载始于公元3世纪初,王叔和的《脉经》中就有癌症病例的记载,中医学里把恶性肿瘤称为癌。16-17世纪西方医生开始研究癌症。
癌症能从父母遗传给孩子
1886年,巴西眼科医生HiláriodeGouvêa首次提供证据证明癌症能够从父母遗传给孩子。 他报告称,在一名经过成功治疗的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父亲所生的七个孩子中有两个也患上了这种疾病。
1902年,Boveri推断称肿瘤的发生最早始于一个细胞,而该细胞癌化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的组成变得混乱,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他提出癌化是由于辐射,物理或化学损伤、微观病原体引起的异常有丝分裂和不受控制的生长所致。这一假说直到1915年才被Thomas Hunt Morgan等研究人员证明是正确的。
首次克隆癌基因
1976年,Dominique Stehelin等人发现,正常鸡细胞的DNA也含有与禽肉瘤病毒感染后癌变的细胞中相同的致癌基因,并导致鸡癌症的发生。这一发现开启了对人类癌基因的探索与发现。
1979年, 英国病毒学家Lionel Crawford,英国分子免疫学家David P. Lane,美国分子生物学家Arnold Levine和美国癌症学家Lloyd Old于1979年分别发现了p53基因的存在。由于通过纯化肿瘤细胞mRNA进行反转录分析,发现该基因存在突变,因此推测其具有致癌基因的特性。
1989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癌症学家Bert Vogelstein等人揭示了正常p53抑制癌症发生的机制。随后,罗格斯大学Waksman研究所的Warren Maltzman等人首次证明TP53对紫外线辐射造成的DNA损伤产生反应,此外TP53作为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部分,能够帮助细胞对DNA损伤做出反应。1993年,“科学”杂志将p53评为年度分子。
除了p53之外,还有其它基因被发现与癌症的发生有关。1984年,研究者们在大鼠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癌基因,他们称之为“neu”。这种基因的人类同源基因称为HER2(ErbB2),该基因在约20%至25%的乳腺癌中被过度表达(称为HER2阳性乳腺癌)并且伴随着更具侵袭性的疾病和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该基因于1986年被首次克隆得到。
1995年-1996年,抑癌基因BRCA1以及BRCA2被先后克隆得到。存在上述基因特异性遗传突变会极大地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以及男性和女性患其他几种癌症的风险。
Paul Ehrlich的“免疫监视”假说
德国生物学家Paul Ehrlich在血液学,免疫学和抗菌化疗等领域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杰出成就。 例如他发明了革兰氏染色细菌的染色技术,他开发的用于染色组织的方法使得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细胞成为可能。
他的实验室发现了arsphenamine(Salvarsan)治疗梅毒感染的能力,奠定了化学治疗的基础。 他还为抗白喉的抗血清的开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08年,他与俄国科学家Ilya Ilyich Mechnikov因对免疫学的贡献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Paul Ehrlich提出了一个叫做“免疫监视”的假说,即宿主免疫系统具有阻止肿瘤细胞发生的潜力。 他认为,在极其复杂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异常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有机体的积极防御机制,它们的恶化趋势将得到抑制。然而,由于实验工具和知识的不足,当时没有通过实验证明这一假设。
后来,一些生物学家陆续提出存在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机制”。1959年,美国医生Lewis Thomas提出免疫系统通过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肿瘤特异性新抗原来识别新出现的肿瘤并消除它们,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维持复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稳态。
与之印证的试验结论来自于1953年研究者们进行小鼠进行皮内肉瘤免疫的相关研究。随后,Frank MacFarlane Burnet爵士提出了肿瘤细胞新抗原(neoantigen)诱导针对癌症的免疫反应的观点,并促进了免疫监视理论的成熟。
癌症可以通过病毒传播
1911年,美国病毒学家Francis Peyton Rous发现只需将健康的鸡只暴露在无细胞滤液中,就能够将生长在家养鸡上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肉瘤)转移到另一只家禽。这一发现首次表明癌症可以通过病毒传播,并得到了当时大多数该领域的专家都广泛认可。
1966年,Rous因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1964年,在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Epstein, Bert Achong,以及Barr等人描述了一种新型病毒(EBV)的特征并首次证明其与人类伯基特淋巴瘤相关联。
EBV后来被证实可引起其他几种癌症,包括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一些胃癌的发生。
1915年,日本病理学家Yamagiwa Katsusaburō(山极胜三郎)等人通过向兔子的耳部注射煤焦油,导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这一结果表明了煤焦油的致癌特性,也首次为化合物与癌症发生之间建立了联系。
1950年,美国公共健康学家,流行病学家Ernst Wynder等人发现吸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诱因,再次为化学物质致癌这一理论提供了证据支持。1964年,美国外科医生发布报告称,吸烟是一种重要的健康危害,需要采取行动减少其有害影响。
总之,人类的抗癌研究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诊疗技术不断有所突破,癌症等重大疾病被终将被攻克!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