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胡浩)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 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 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 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 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 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指导江西、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
专家提示,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相关新闻]
寨卡病毒多国蔓延 会导致婴儿小头症
寨卡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对成人并不可怕。然而孕妇在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患有该病的婴儿头部一般比正常大小略小,脑部也可能未发育完全。
巴西卫生部20日宣布,巴西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10月以来,巴西已报告超过3500例新生儿小头症病例, 其中一些新生儿小头畸形问题严重并因此死亡。此外,据泛美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寨卡病毒流行第二严重的国家,目前已有1.35万人被确 认感染了寨卡病毒,其中包括560名孕妇。目前,哥伦比亚和牙买加政府已经建议本国女性将怀孕计划推迟6到8个月,避开目前的寨卡病毒高峰。
另据报道,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非洲发现。为什么这种病毒到2015年才在拉美地区出现大规模流行,这是目前让科研人员最为困惑的问题。巴西一项最新研究确认,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这一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巴西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
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孕妇 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该国一名出现稽 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 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是寨卡病毒研究的一大进展,但目前还不能确切地说寨卡病毒就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的原因。
巴西确认寨卡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巴西卫生部门4日确认两个因输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有关机构因此提醒,曾到过寨卡病毒流行区域的人献血需谨慎,最好在离开疫区一个月后、没有异常症状再去献血。
巴西圣保罗附近城市坎皮纳斯的卫生部门说,有一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出现了发热等症状,检测显示为感染了寨卡病 毒。进一步分析显示,病毒来源为一名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献血者。此外,当地2015年有一名男子因枪伤而死亡,在持续数月的抢救期间曾大量输血。现在发现血 液来源者之一曾感染寨卡病毒,对该病患留下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这名男子也因输血感染了寨卡病毒。
后一个案例之所以才得到确认,是因为相关献血者感染寨卡病毒后表现出的症状曾被误诊为登革热,直到今年1月底才被证实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都通过伊蚊传播,患者症状也类似,如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巴西卫生部门已出台规定,感染了寨卡病毒或登革病毒的人必须在完全康复30天后,才能去献血。美国红十字会也提 醒,曾到过寨卡病毒流行区域的人须等待28天,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再去献血。除了蚊子叮咬和血液传播外,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一位患者2日被证实通过罕见 的性传播方式感染寨卡病毒。
巴西在唾液中发现寨卡活病毒 亲吻增加感染风险
中新网2月6日电 据美媒报道,巴西卫生部门的官员表示,在唾液和尿液样本中发现摘寨卡活病毒样本。
据报道,当地时间5日,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主席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偶然的亲吻也能增加感染寨卡病毒的风险。但他又表示不应当有禁止亲吻的政策。
热带疾病研究机构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的科学家说,他们正在判定体液是否能传播寨卡病毒给他人。
当地时间5日,巴西进入狂欢节季节。人们在狂欢节期间通常会亲吻在大街上的陌生人。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告诫卫生部门的官员不要接受从最近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的国家归来的人的捐血。
美国称研发疫苗最少需要10年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1月27日紧急召集卫生和健康部官员,讨论寨卡病毒(ZikaVirus)对美洲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影响。因为目前还无法防治寨卡病毒,奥巴马呼吁迅速研发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治疗的方法。
与其他几种传染病不同,目前还没有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治疗寨卡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一支专家小组目前专门从事研究寨卡病毒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制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这支专家队伍已经前往巴西并采集了病毒样本,并正在得州南部一个高度封闭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进行此项疫苗研制的专家表示,寨卡病毒疫苗可能在2年后进入试验阶段,但最终通过检验、投入临床使用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
“其中最长的时间是等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以及其他管理机构的批准,公众可能还要等上10~12年才能接种这种疫苗。”医学专家韦斯拉吉斯(NikosVasilakis)教授表示。
在科学家刚刚开始研制疫苗的阶段,美国各地已经出现多例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由此引发该病毒可能会继续蔓延全美的担忧。
“寨卡病毒就在我们一门之隔的墨西哥。”韦斯拉吉斯指出,“如果病毒一旦在美国南部落地大肆传播的话,我们可能会有2500万~3000万人面临被传染的风险。”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