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首次“进舱”,真的是一场考验。进舱前,反复叮嘱大家要佩戴好防护口罩、做好气密性检查、尽量减少物表接触、随身携带手消毒剂并及时进行手卫生,逐一检查医护人员、公安、保安及工勤人员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情况,合格后方进舱。紧急集合,迅速集结4月2日下午17:00我所在的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接到紧急通知,需要立刻组织一批医护人员去支援上海抗击疫情,我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这次获准参与援沪,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沉重。兴奋的是可以奔赴一线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令人感到沉重的是上海日益增长的感染者人数。由于还在班上,大部分行李都是爱人给收拾的,来不及看看孩子,跟5岁的熠报告别,我的心深深地紧了一下。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外出支援行动,没想到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到上海这个2500万人的大城市。2022.04.03 上海需要我7时,我们踏上了援沪之路。6个小时高铁后,于15:40提前一小时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从抵沪的那一刻起,队员们就迅速进入战疫状态。大马路上静悄悄的,初来浦东我们紧张中夹杂着些许兴奋,紧张是因为来到陌生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兴奋则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入住酒店后,紧接着就开始了院感培训。队员们深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极强,只有自己先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守护这座城市。为确保圆满完成本次支援,感控指导常老师和我为队员们进行了反复的视频教学,认真讲解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和细节,指导队员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杀方法以及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指导各房间三区设置,为顺利进舱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2022.04.07 首次进舱4月7日首次“进舱”,真的是一场考验。进舱前,反复叮嘱大家要佩戴好防护口罩、做好气密性检查、尽量减少物表接触、随身携带手消毒剂并及时进行手卫生,逐一检查医护人员、公安、保安及工勤人员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情况,合格后方进舱。每班在舱内工作6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交接班等工作差不多要9小时工作时长,工作的高强度,身心都在经受着考验,但是我们知道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第一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儿,年仅4岁。有人接过宝贝的包裹,有人领着宝贝到床旁,有人给宝贝打水。正在忙活的时候,护士长发现宝贝不说话,随即将一个15岁的女孩与其同住,宝贝看着姐姐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在这陪着两个宝贝梳头、讲故事,可能是折腾了一天的原因,孩子们睡着了。护士长联系到宝贝的家属在别的区,立刻与该区沟通,征得同意后转出,就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宝贝喊了一声“大白妈妈。”我们所有人的眼圈都红了,大家摆摆手,却没有回头,因为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善良的人,永远像孩子一样年轻。累,却值得。在这个偌大的方舱里,大部分患者比较焦虑,尤其是针对高血压患者需要特殊保护。于是我们开展具有中医特色治疗耳穴埋豆治疗法,由脑病专科护士实施,帮助高血压患者进行穴位治疗,与此同时内分泌专科护士也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穴位治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2022.04.13 雨中护送患者顺利出舱4月13日,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预计有6700名患者出院,我们所管辖的区域有132名,无意对一个15人班次的战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家分工有序,忙而不乱。“今天出院,谢谢天津医疗队!等疫情结束,你们还来上海,我做东,品尝美食,游历上海。”刘先生真诚而开心的说。“沪津一家亲,谢谢你们,亲爱的大白,有缘再见!”……这一上午,雨越下越大,但队员们舱内的6个小时却过得很快。由于之前运送物资下雨,病人3件套被淋湿,大家在库房进行充分晾晒,保证物资使用,患者说:“这是家的感觉。”2022.04.14 难得的时光昨天没有会议,睡得稍早了些,今早起床看着窗边黄浦江上小帆船儿而轻轻划破的水际,邻里的波光依然在跳跃,黄浦江大桥上未见一辆车行驶,一切都是那么寂静、悠然,两只鸟儿从窗边略过,那只白色的鸟儿抖动着划了我的窗沿,不知道诉说着什么,也许是要带走一些还未来得及整理好的情绪。一艘艘轮船,排好队,身后只是一荡荡的波澜湾,而你却不知道他们在忙碌着什么,为何如此疾驰而过?也许是物资,也许是战队,也许只是人们的生计。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砥砺前行!我们相信,只要心怀希望和梦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一致、团结前行,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天津加油!上海加油!
(责任编辑:dawenwu)
“我的援沪日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