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到灌南县采访,路过县人民医院,当地一位同志问:“你能相信这是一家民营医院吗?”看到记者疑惑的眼光,他补充说:“省卫生厅负责人来调研的时候,都对这所民营医院的牌子提出过异议。”据介绍,民营医院冠以“人民”的,在国内非常罕见。
进一步采访后才了解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2005年,鉴于当时县人民医院设备陈旧,而政府又无力继续投入,就引入贵州益佰公司投资,医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由于牌子响,底子厚,加上机制灵活,改制后这家医院运营得一直较好。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医院”是花钱也买不来的金字招牌、无形资产,当初贵州益佰在合同里明确注明“灌南县人民医院”的牌子不能换,加之近年来公司投入较大,如果要回购这块牌子,那代价将相当的大,据说当地不少病人至今并不清楚县人民医院已经改制,不是“公家”的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看到“人民”两个字心里踏实。
据介绍,灌南县是国内较早进行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的地方。在县人民医院之前,当地镇级卫生院已率先进行了租赁经营。长茂镇卫生院院长朱德中10年前是这里的防疫所所长,他对当年卫生院的破败记忆犹新:“院子里长满了草,到处跑着鸡鸭羊!”20几名职工都走光了,连院长也改了行。后来给租赁者开的条件很简单:把医院维持下去,把90万元的债务还了。租赁人凑出180万元,购买了黑白超、生化材料、X光机等医疗设备,又先后从周边医院挖来一批医生,“到2003年6月,卫生院开始慢慢赚钱了,到2009年,债务全部还清。”由难以为继到步入正轨,长茂卫生院是当地很多医疗机构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缩影。
“实事求是地讲,从2001年开始的全县医疗体系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该县卫生局局长郑加林评价道,县人民医院就获得了持续投入。据贵州益佰的年度报告称,2008年底该院总资产为8861.69万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10971.27万元。
但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经营权不在政府手里,很多公益性医疗服务做起来总有“拳打棉花”之感。有关人士透露,无论是应对2003年“非典”,还是刚刚过去的甲流等疫情,几家大医院的表现几乎都“差强人意”。
人才也面临青黄不接。郑加林上任之初曾盘点全县卫生家底,吃惊地发现近10年间几乎没进过大学生。知情人透露:“一个大学生从进单位到成为实用人才,没有3年是不行的,因此租赁人更倾向于挖现成的人才。”不少医生为钱跳来跳去,心态浮躁,而不少医院为了挣钱,连执业范围外的手术也“大胆操刀”。
复杂的现状确实给当地留下了一道特殊考题。答得好不好,事关今后医疗事业能否持续发展。从去年开始,灌南接连实施了一系列动作,以实现政府主导的以公益为主的医疗改革目标。将乡镇卫生院收归公有,是郑加林的“一号工程”。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但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到今年8月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终于顺利完成了回归。
为弥补“县人民医院”改制留下的缺憾,2009年,灌南县投资近8000多万元,“另起炉灶”建起新区人民医院,并与连云港人民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今年3月份正式运营,目前已做到了6万元的日营业额,前景看好。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院长张友亮告诉记者,新区人民医院致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如床位费每日仅13元。同时,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院也拔地而起,承担起此前缺位的公益职能。“我们寄望于新医院物美价廉的服务,和老人民医院同场竞争,以更好地造福灌南人民。”
政府掌握了资源,随即开始长远事业的规划。县卫生局随即制定了人才目标,3年引进100名医学类本科生,目前已有60名大学生先后来此落户。接下来,该县还将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500名乡村医生也要全部通过学历补偿教育。
灌南县的做法在省内引起广泛关注,南通、盐城及邻近县纷纷前来参观考察。灌南县城医疗改革的这段曲折历程,耐人寻味又给人启迪。
本报记者 燕志华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