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参与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参与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如白蛋白、脂蛋白以及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与凝血相关的蛋白质。肝功能化验中与蛋白相关的指标有: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和前白蛋白(PA)这几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测定不仅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明确诊断其他系统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一、总蛋白(TP)
总蛋白是血清中蛋白质的总和,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值一般为60-80g/L。
总蛋白增高主要见于:
1、蛋白质合成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主要是血清球蛋白的增加。
2、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液中总蛋白的浓度相对增高,例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体内大量失水,导致血液浓缩,此时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
总蛋白减低主要见于:
1、血液中水分增加,血液被稀释,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钠储溜。
2、吸收减少和消耗增加:食物中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胃肠疾病导致的吸收障碍以及患有结核病、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导致血清总蛋白降低。
3、合成减少:肝功能受损导致的蛋白质合成障碍,主要是白蛋白的合成较少。
4、蛋白质大量丢失:主要见于大出血、严重烫伤时血浆渗出以及肾病综合征时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从粪便中丢失蛋白质,这些均可导致总蛋白浓度减低。
二、白蛋白(Alb)
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成人肝脏每日约合成12g白蛋白,占肝脏合成蛋白质总量的四分之一。白蛋白正常值一般为35-55g/L。
1、白蛋白浓度增高常由大量失水,血液浓缩所致,而非白蛋白合成量增加。
2、血清白蛋白减低:分为急性白蛋白减低和慢性白蛋白降低。急性白蛋白浓度减低主要见于严重烫伤时和急性大量失血时所致的体液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减低主要见于肝功能障碍时白蛋白合成减少、慢性肾脏疾病时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以及大量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另外女性妊娠时特别是妊娠晚期,由于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同时伴有血容量明显增高,白蛋白的浓度可明显降低,分娩后又可迅速恢复正常。
三、球蛋白(Glob)
血液中球蛋白主要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临床中主要是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球蛋白的正常值一般为20-30g/L。
球蛋白增高主要见于:1、体内水分丢失;2、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病等;3、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常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硬皮病等;5、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球蛋白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合成减少,主要见于:1、生理性减少: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2、免疫功能抑制: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3、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患者。
四、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
A/G比值反映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其正常值为1.5-2.5:1。当A/G<1时称为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受损和M蛋白血症,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五、前白蛋白(PA)
血清前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质,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和肝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其正常值一般为200-400mg/L。
血清前白蛋白减低见于:1、肝脏疾病,如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下降程度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肝实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2、营养不良时,血清前白蛋白减低,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指标;3、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血清前白蛋白是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和恶性疾病时其血清水平可下降。
血清前白蛋白升高可见于霍奇金病患者。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