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
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1)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
3)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4)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特别是肝昏迷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5)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
6)脂肪肝:患者除有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及胆固醇明显升高外,血清胆碱酯酶也明显升高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