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NamiRNA、透明质酸与新冠肺炎治疗新策略研讨会暨羟甲香豆素在新冠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推介会》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会议邀请到国内外多位新冠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介绍了新冠防治新策略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图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州教授致开场词新冠病毒HIS基因序列,新冠发病的另一机制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团队经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存在5段完全相同的基因序列——HIS(Human Identical Sequence)。HIS在159258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广泛存在,同时高度保守,而HIS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的位置与调控炎症相关基因的增强子高度重合。因此感染新冠病毒后,携带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和人类基因中HIS共同作用,靶向性激活人体中肺、血管等非免疫细胞中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这可能是引起“炎症因子风暴”的重要原因。于文强教授在会上表示,新冠病毒HIS基因序列是一项令人振奋的重要发现,这不仅揭示了一种新冠发病及重症发生的新机制,其高度保守性还意味着不同的变异病毒株很可能具有相同的HIS序列及相关致病机理,是一个抗击新冠病毒致病的重要靶点。 图 HIS在人类基因组中位置与增强子高度重合透明质酸,新冠临床治疗的新靶点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小分子透明质酸是重要的炎性介质。于文强团队研究发现,新冠患者血浆中透明质酸的升高,与淋巴细胞降低和肺部毛玻璃病变等临床症状密切相关。而HIS能够激活透明质酸的合成酶,引起透明质酸增加。该团队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单用透明质酸处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典型CT影像学的毛玻璃病变,进一步证实透明质酸是新冠致病的共同物质基础,以透明质酸为靶点抑制其合成,可以成为新冠治疗的新策略。羟甲香豆素是一种透明质酸合成抑制剂,为中国已上市的治疗胆囊炎的口服处方药。于文强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共入组新冠肺炎患者130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羟甲香豆素能显著促进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恢复,同时改善患者肺部病变。这一临床试验表明透明质酸与新冠发病密切相关,临床给予羟甲香豆素治疗效果明确,同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卢洪洲教授在会上表示:“这项研究找到了新冠的发病机制,进而明确了要怎么去治疗新冠。幸运的是,还找到了羟甲香豆素这样有效的药物。” 表 羟甲香豆素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数据 “羟甲香豆素治疗新冠肺炎的新思路是一个大方向,更多透明质酸抑制剂药物的研发与新冠临床治疗应用值得后续深入研究。”,于文强教授告诉健康界:“未来,深入挖掘HIS-透明质酸信号通路上的更多潜在治疗靶点,同样具有应用前景。”观点直击,新冠疫情大流行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本次会议除于文强教授、卢洪州教授等线下进行专题汇报外,还邀请了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管轶教授及国外研究机构参与线上讨论,就国内外新冠疫情和治疗现状、病毒变异应对策略、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于文强教授表示,放眼世界,病毒变体更迭出现,突破性感染愈演愈烈,欧美地区疫情依然严峻,消除新冠之路任重而道远。“变异毒株的不断涌现,使得新冠病毒与人类共存成为大概率事件。”展望未来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于文强教授说到:“我希望随着新冠病毒HIS序列与透明质酸抑制剂治疗新策略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新冠患者的重症率和生存状况能得到更大的改善,将新冠肺炎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与危害降低到普通感冒的水平。” 图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正在进行专题汇报此次疫情之前,学界并未对其他人类冠状病毒进行系统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有限。管轶教授在会上表示,对于新冠疫情防治与病毒变异应对策略,了解新冠病毒的进化、弄清主要流行株、合理选择疫苗候选株是关键。基因测序可以解决当下主要流行株的鉴定,但对于下一主要流行株的预测还需要更多长期的努力,建立全国性实验室监测网,运用大数据汇总、分析和预判,可对研究新冠病毒的流行与进化贡献力量。管轶教授还强调,疫苗候选株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疫情暴发初期,各国疫苗的研制工作火速展开,时间紧、任务重,并出现了疫苗保护力欠理想的局面。为此,管轶教授呼吁:“疫苗研发比快、比量更应比好,研发企业在选择疫苗候选株时应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建立全球化的统一标准。” 图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管轶教授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推行“中国方案”任重道远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病毒HIS基因序列致病机制和透明质酸抑制剂治疗靶点的发现为疫情防控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羟甲香豆素作为国内已上市药物,其临床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于文强教授强调:“这项基础研究只是开了一个好头,为羟甲香豆素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上奠定了基础。”目前,羟甲香豆素在新冠治疗及阻断重症发展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于文强团队与卢洪洲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糖生物学王鹏团队正在申请新课题,将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三个层面入手,深入研究羟甲香豆素对不同新冠变异株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降低新冠高危人群病死率,将新冠变成 “普通感冒”,为全球应对新冠变异和治疗,提供简单易行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展现全球疫情防控与治疗中的“中国力量”。鉴于国内新冠患者数量较少,该团队将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开展相关临床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图 本次会议主要与会专家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州(左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左4)
(责任编辑:dawenwu)
新冠发病新机制!透明质酸抑制剂有望成为新冠肺炎治疗新策略
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