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开春以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80000例。无数目光因此聚焦到爆发的源头武汉,这个喧闹的城市究竟为何能成为万“毒”之源?新冠肺炎扩散如此迅速,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易化因素?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茂团队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重要结果,通过统计各地确诊人数和对应节点的气温,首次提出新冠肺炎的爆发与气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提示病毒的传播存在最适温度。 其实,温度与流行病之间的关系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受到了关注;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发现流感病毒在冬季盛行就缘于低温低湿的加持。此前研究,发现SARS-CoV能在22-25%℃、湿度为40-45%的光滑表面存活5天以上;与新冠病毒相似的MERS-CoV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能在固体表面和空气中长时间存活。目前,尚未有针对气候与新冠病毒传播的关系研究。 因此,研究者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月4日间,各省市和海外多国新冠肺炎的每日新增人数,并记录各地2020年一月份的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据此使用限制立方函数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来拟合日确诊对数值(lgN)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日确诊人数的对数值(lgN)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峰值lgN对应的平均温度为8.72℃,最低温度6.70℃,最高温度12.42℃。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平均温度每上升1℃,日确诊人数增加0.83人;在单因素模型中,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平均温度每上升1℃,日确诊减少降低0.86人。 日确诊人数lgN对温度的关系拟合图 这项研究的确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没有考虑到确诊人数的增加与输入性病例和感染人群基础的关系,忽视了年龄、性别等传播因素;仅考虑确诊时气温,而忽视了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然而,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步归纳总结出新冠肺炎传播与气温的关系,提示新冠病毒爆发存在较低的最适温度,这也是爆发源出现在武汉的原因之一。随着春暖花开,气温进一步升高,大部分地区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对于较为寒冷的北方,回暖也可能意味着疫情的再次抬头。 参考文献: Mao Wang, et al. Temperature significant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 MedRxiv. 25 Feb, 2020.
(责任编辑:xsq)
新冠肺炎为何选在武汉爆发?气候因素不容忽视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