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心肌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yo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yo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对于怀疑ACS的病人建议连续采样测定,因为症状出现和蛋白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之间有一段延迟。在ACS早期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效用已有大量文献报告。Myo阴性有助于排除心梗。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FABP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为12 ~16ku,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脂肪、心、脑 、骨骼肌等多种细胞中,目前已鉴定出9种不同类型的FABP,其蛋白质序列有较大的同源性。FABP是多基因家族,大约有20个相同的成员,不同种属动物、不同组织 FABP的结构有很多同型异构体。H-FABP是心脏细胞胞质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

    心肌受损时H-FABP可以很快地释放出来,受损心肌的多少是血中H-FABP浓度升高程度的直接原因,临床上已经证实 H-FABP浓度能够估测心肌的受损面积。大约50%~80%的心脏能量都是由脂质氧化提供的,H-FABP在心肌代谢中特别重要,由于H-FABP在心肌受损90min后即可迅速地测量 出来。因此,H-FABP是一种潜在的可以帮助测定心肌受损症状开始的指标。因此,血浆H-FAB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生 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MyO VS. H-FABP

    H-FABP的几个生物学方面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用的生物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以及(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缺血损伤后快速出现H-FABP表明它可能通过经内皮途径到达循环。几项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这种蛋白质主要通过肾排除。症状发作后不久H-FABP出现在患者的尿液中。

    H-FABP的特征看似与肌红蛋白的相似。这两种在心肌和骨骼组织中表达的低分子量胞质蛋白是线粒体氧化的基质而且在症状发作后2小时内释放,6小时出现最大浓度,24小时内恢复基线浓度。然而,他们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浓度不同。心脏中H-FABP浓度比骨骼肌中高2-10倍((净重0.5 vs. 0.05-0.2 mg/g)。与此相反,心脏细胞中肌红蛋白浓度比骨骼细胞中低2倍(2.5和4.0 mg/g净重)。肌红蛋白的正常血浆浓度(20-80 μg/l)比H-FABP的(<5μg/l)高10-15倍。游离血浆肌红蛋白水平升高是被广泛接受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而且在1994年Bhayana等人证明了血浆肌红蛋白水平升高比CK-MB和cTnT水平升高在症状发作后3-6小时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AMI)上具有优越性。尽管在近期发表的几个准则中肌红蛋白被推荐为心脏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但H-FABP更加具有心脏特异性而且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它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更准确的诊断试验。     如先前讨论的那样,H-FABP和肌红蛋白还存在于骨骼肌中但是缺少心脏特异性。由于这些蛋白质在心脏和骨骼肌中不同程度地表达,肌红蛋白/ H-FABP比率被用于更好地区别心脏和肌肉特异性损害。比值为5被认为具有心脏特异性而比值在21-70之间表明更倾向于骨骼肌损害。最近Furuhashi等人发现这个比值对肾功能障碍患者有用,他们确定H-FABP/肌红蛋白比值为0.147是心脏病变的临界值。其他作者质疑肌红蛋白/H-FABP比值作为一种有助于检测急性缺血性损伤的试验的优势。 H-FABP临床应用 1、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联合cTnI、CK-MB检测能够提高诊断ACS灵敏度。 2、评估心肌梗死面积 3、评估再灌注损伤 4、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 5、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