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于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市民们在出行时应该注意什么?在人流量如此之大的春运中,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我们有什么可以提前准备的吗?有哪些建议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教授,对于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答。12月24日,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购物中心购物休闲。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广大市民如何安全出行?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暂未感染的市民是否需要错峰出行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出行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一米线”的好习惯,就餐时拉开间距,使用公筷公勺;从外面回到家里先洗手、通风。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仍未感染的市民不需要错峰出行,未感染的市民更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在出行前补种一次疫苗。目前,南北方毒株是否有明显差异?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 :在国内,从患者反映的上呼吸道和全身其他症状来看,北方和南方似有一些差异。但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更多只是停留在个人感受层面。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奥密克戎株致病性存在差异的线索。因此,这种个人体验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受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春运是否可能造成二次感染?春运是否可能导致感染高峰?各地公共卫生机构及市民应该如何应对?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目前不同地区流行的都属奥密克戎株,不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很小,可以实现交叉保护。因此,感染过的人获得的免疫保护作用在3-6个月内是很强的。感染后至少三个月内不必要担心再感染。免疫力好的人,半年内都是安全的。春节期间,各地公共卫生机构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疫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及有基础病的人,需要储备好对症治疗的药物。本文消息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dawenwu)
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元旦、春节出行这些方面应该注意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