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
(1)采血前准备
1)采血人员准备:
仔细阅读患者申请单,决定采血量,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操作前,应消毒手并用水冲洗。
2)病人准备:
要求病人坐在采血台前。将前臂放在检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病人,要求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位置是肘前弯曲处静脉。
(2)器材检查:
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左手持针头下座,右手持针筒,将针头和针筒紧密连接,并使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最后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备用。使用前,保持针头无菌状态。
(3)使用压脉带:
在采血部位上端,将压脉带绕手臂一圈,用右手握住末端,用左手握住另一端形成一个十字。要求患者握紧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压脉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紧到压迫动脉血流。
(4)确定穿刺部位:
采用左手示指,触摸进针部位的静脉。
(5)消毒皮肤:
按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的顺序,用浸过碘酊或乙醇的棉签消毒皮肤,待干。
(6)实施进针:
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0°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确认穿刺入静脉中心位置,并沿着静脉走向将针头推入10~15 mm。
(7)回拉针栓:
用左手缓缓向后拉注射器针栓,见少量回血后,松开压脉带。然后,向后拉针栓达到需要的血液量。
(8)防止血肿:
用干脱脂棉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要求患者紧按住干脱脂棉3min,并保持手臂自然伸展状态。不能弯曲手臂,以免形成血肿。
(9)移入试管:
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到达标记处。含抗凝剂试管,应按各具体要求,迅速轻轻颠倒混匀数次。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切忌振荡试管。
(10)标记试管:
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门诊或住院号。
2﹒注意事项
(1)患者准备:
①心理准备:采血前应向患者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②意外处理预案:如遇个别患者进针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给患者嗅吸芳香酊、针刺(或拇指压掐)人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服糖水即可。如有其他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共同处理。
(2)确定静脉:
如果肥胖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明显,可以左手示指经碘酊、乙醇消毒后,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凭手感的方向与深度试探性穿刺。
(3)器材准备: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4)止血带压迫时间:
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要求不超过1min,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瘀血和血液浓缩,影响部分检验结果,如造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
(5)掌握进针手感:
不能从静脉侧面进针。针头进入静脉感觉是:皮肤有一定阻力,而静脉壁阻力较小,更富弹性。
(6)防止凝块和溶血:
血液加入抗凝试管中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达到抗凝目的;无需抗凝时则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中。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因为溶血后标本不仅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减低,还会使血清(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7)及时送检: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检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地检查。抗凝静脉血可稳定8~12h,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将其置于较稳定的环境中。测定前,若标本从冰箱内取出,需恢复至室温状态,混匀后再测定。用于生物化学检查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或血浆与细胞分离,进行适当的处理。
(8)保证生物安全:
整个采血过程保证生物安全。一次性器材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再次使用。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王金良,李晓军,涂植光,熊立凡.实用检验医学 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05月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