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目录增设儿科专业,能破解得了“儿科医生荒”吗?

1,015

四川省两会期间,媒体连续报道的“儿科医生荒”现状,引起了省政协委员们的热议。1月26日,14名省政协委员联名写信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建议修改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增设儿科专业。有委员介绍,四川省在成都之外的市州和县城,都没有专科儿童医院。儿科医生主要集中在妇幼保健院里,有的县只有一到两个儿科医生,基层“儿科医生荒”更明显。(《华西都市报》1月27日)

这封信言辞恳切,有分析,有建议,堪称一份另类政协提案。教育部长收信后将如何作答,暂不得而知。能够预计的是,即便教育部积极回应,听取政协委员们的建言,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医学院的儿科专业,也只能起到部分缓解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儿科医生荒”的难题。

就算现在医学院重新招收“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一位合格的儿科医师至少需要8年(5年本科加3年住院医师培训)的时间,在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大背景下,也不能马上有效缓解儿科人才荒的现状。关键问题是:高校恢复儿科专业并未触及儿科发展危机的根源,即医疗体制问题。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大中医院取消了儿科门诊,儿科专业毕业生没人要。干嘛取消?因为儿科不赚钱。公立医院面临创收压力,在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同样在心内科,一名儿童的用药量可能只有成人的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医院难以从药费中获取利润。再说儿童不善表达,容易发生误诊,弄不好就会发生医闹,医患纠纷风险极大。为平安计,很多综合性三甲医院都不愿开设儿科,开设了的也纷纷取消。

儿科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更糟的是,儿科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儿科医生的弱者身份。儿科医生工作负荷重、职业风险高、收入待遇偏低、职称评定难、升迁空间窄。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工作不安心,服务质量不高,人才不断流失。

造成“儿科医生荒”的根本问题不是教育问题,也不只是医学院校开设不开设儿科专业的问题。如果儿科门诊仍被院方视为负担,儿科医生仍是一个“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的不吃香岗位,即使设立了儿科专业又怎么样呢?高考考生不愿意填报儿科专业,或者毕业后走上岗位没几年就走人了,所以说,单靠高校设立儿科专业解决不了问题。  

破解之道何在?关键是国家要有一揽子的总体规划,从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入手,在公共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中,提高儿科建设的投入比例,要划定一个占比数,不能低于其他科室。为解燃眉之急,要落实好去年11月初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做好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医师的培训工作。再就是改变多数儿科医生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的现状,鼓励儿科医生下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并为他们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医疗条件。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