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办法》拟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据界面新闻引用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8年发表的一篇《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发生率为41.82%”。且经粗略估计,检查费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30%。因此,开展全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作用。01标准与质量是互认的前提上述《办法》关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拟规定: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满足地方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地方质控组织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该质控组织所对应的地区。不同地区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的,应当由有关地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共同组建或者指定质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参加相关质量评价并合格的,互认范围为协议地区。如何规范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办法》明确互认标志统一为HR。检查检验项目参加各级质控组织开展的质量评价并合格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注其相应的互认范围+互认标识。如:“全国HR”“京津冀HR”“北京市西城区HR”等。02信息化是实现互认的“根基”《办法》对医疗机构和医联体牵头医院提出相应职责。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本机构内的互认工作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工作流程,为有关医务人员开展互认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及保障措施;医联体牵头医院应当推进医联体内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检查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升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同时对医嘱管理拟规定,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查检验医嘱。对于符合互认条件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以与其他项目打包等形式再次收取相关费用。在质量控制上,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支持保障方面,强调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当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的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03打通数据关 互认模式福建先行 在7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后,全国多地如浙江、河南、福建、山西等省卫健委相继推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进一步落实方案。例如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8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的通知》,对互认项目、互认范围、互认方式、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在信息技术保障规划中,提出对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省级平台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完善检查检验及体检数据采集功能,提升检查检验互认模块性能,并提供统一的共享交换服务。福建省检查检验互联互通互认信息技术方案整体架构根据方案改造分两个环节,一是由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检查检验报告的实时注册服务与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服务,为跨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检验数据共享提供支撑;二是由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检查检验互认共享接口服务,为跨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检验重复提醒和互认提供支撑。方案介绍,数据共享交换接口主要包括检验报告注册服务、检查报告注册服务、体检报告注册服务、检验报告作废服务、检查报告作废以及检查检验体检日报上传服务。医生审核报告后,调用各地市部署的检查检验体检报告注册服务提交报告数据至各地市平台(需同步上传报告单据pdf文件),再按频率通过增量方式推送至省平台,提交失败则需重新提交。如需更新报告,只需重新提交即可(主键字段值要确保一致)。如需作废报告可通过平台作废服务作废报告。医疗机构每日须通过检查检验体检日报上传接口上报每日各科室上传平台的检验、检查和体检报告数量。 医生审核报告流程04“互认”将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办法》的公布,无疑将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从区域共建开始走向全国,加速全国医疗机构互认工作的进展,打破不同医院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敢认、不愿认”的现状。《办法》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检查检验互认工作考核指标的制定与完善,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要求,以此快速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互认工作进展。当前,全国范围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还面临着各地医疗水平、检查水平不一等问题,亟需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统一的监管机制,实现检查检验均质化。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还应转变管理模式,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实现真正的“互认”与“共享”。
(责任编辑:dawenwu)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纳入绩效考核 先行模式“看福建”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