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尿
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24h。当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时,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成为肾小球蛋白尿;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大量蛋白质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成为溢出性蛋白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
2、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Ccr)
人体肌肉以每分钟1mg速度将肌酐排入血中,血浆肌酐浓度比较稳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从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只有同时测定血和尿中肌酐浓度,病记录每分钟尿量就可以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标本采集时需要排除来自动物骨骼肌和大量蛋白质食物中外源性肌酐的干扰。
临床意义
①判断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Ccr51~70ml/min为轻度伤害;50~31ml/min为中度伤害;<30ml/min为重度伤害;<20ml/min为肾衰竭期;≤10ml/min为终末期肾衰;
②指导临床用药:30~40ml/min应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应停用噻嗪类利尿剂,改用袢利尿剂;≤10ml/min应透析治疗;
③观察肾移植成功与否:成功者Ccr逐渐回升;反之则不回升或下降,提示发生排异反应;
④药物肾毒性观察及调整用药剂量的指标:许多药物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中易产生肾损害,进而引起血药浓度增高,损害肝脏等器官,故在用药过程中通过观察Ccr,了解有无肾损害,并在Ccr下降时调整药量;
⑤较早反映肾功能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尚正常时,Ccr可低于正常范围80%以下。
血肌酐测定(Scr)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产物,肌酸部分来自食物摄入,部分在体内生成,在控制外源性来源、未进行剧烈运动的条件下,肌酐的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肾功能受损,GFR下降到临界水平时,血中肌酐浓度明显上升,随损害程度加重,上升速度也加快。
临床意义
反映GFR减退的后期指标;Scr日内生理变动幅度通常在10%以内,但与个体肌肉量有关;妊娠期内因生理原因GFR可上升,但肌酐生成速度不变,Scr因血浆稀释作用比正常人偏低;剧烈肌肉活动后Scr和Mcr都有一过性增加;进肉食对Scr和Mcr有一定影响。
尿素测定
血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称为非蛋白氮(NPN)组分,其中血尿素氮(BUN)占45%,用BUN的变化更能反映GFR功能。
临床意义
BUN的升高除肾本身因素外,还包括肾前因素: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脱水、急性失血、休克等有效循环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的肾血流明显减少,GFR减退。肾后因素: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肿瘤或肥大等造成的尿路梗阻;高蛋白饮食后;蛋白分解亢进;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挤压综合征。
尿酸(UA)测定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UA随尿排出,血中UA全部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故UA的清除率极低(<10%)。 临床意义 增高:①原发性:由代谢性嘌呤产生过多或嘌呤排泄减少;②继发性:痛风、急慢性肾脏疾病;利尿剂或酒精中毒等;糖尿病、肥胖等引起的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中毒;肿瘤增殖或化疗等。 降低:尿酸<90μmol/L称之为低尿酸血症,相对比较少。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 β2m主要由淋巴细胞生成,存在于有核细胞膜上,肿瘤细胞合成β2m的能力很强。血中的β2m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临床意义 ①GFR减低时β2m升高;②血β2m升高见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病。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