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表
类别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
外观
淡黄,透明或微浊、浆液性
黄色、血色、脓性或乳糜性
比密
<1.018 >1.018
凝固性
不易凝固
易凝固
蛋白定量
<25g/L >30g/L
积液/血清蛋白比值
<0.5 >0.5
糖定量
近似血糖量
多低于血糖量
LD(U/L)
<200 >200
积液/血清LD比值
<0.6 >0.6
李凡它试验(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电泳
以白蛋白为主,球蛋白比例低于血浆
电泳图谱近似血浆
细胞总数
小于100×106/L
大于500×106/L
细胞分类
淋巴、间皮细胞为主
急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以淋巴细胞为主
【分析变异】
用一般的检验方法鉴别滤出液和渗出液有时也难以准确判断,如蛋白质定量若在25~40g/L之间,则难以判明性质。70年代Light推荐,以浆膜腔积液总蛋白和血清总蛋白之比≥0.5;LDH之比≥0.6; LDH>200IU时为渗出液;反之为滤出液。但亦不能完全分清,仍为5%的误判。
也有人主张将浆膜腔积液根据诊断难易分为三级:一级检验基本为现在常用的一般检验;二级检验增加CRP、糖蛋白、FDP、LDH、淀粉酶等;三级检验为肿瘤标记物CEA、AFP及蛋白质级份分析等。
日本将肿瘤标记物CEA检验广泛应用于胸腔肿瘤的筛选试验,一般认为大部分的腺癌和鳞癌、一半左右的小细胞癌病人的胸水中,CEA的含量>5μg/L。胸水中的CEA与血清中CEA比值>4.3时,是一种恶性病变的指标。
【临床意义】
漏出液:常见于各种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变、肿瘤及静脉栓塞等疾病。其原因有三:
其一是因静脉阻塞、瘀血、回流受阻使血管壁营养不良,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力增高,渗透性加大加快,使血管内液体成分容易滤出而形成;
其二是当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下降时,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降低到不能有效抵抗流体静脉压力时,从而使毛细血管内液体的滤出明显增加所致;
其三是由于肾脏排钠排水的减少造成的钠、水潴留,而钠和水的潴留可使细胞外液中的一个主要成分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导致浆膜腔内滤出液的大量形成。
由于淋巴管和胸导管阻塞使淋巴液回流受阻,以致含蛋白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当胸、腹腔内的主要淋巴管道阻塞时,如肿瘤压迫或寄生虫堵塞等,则可引起浆膜腔内的滤出液或乳糜样滤出液的形成。
渗出液:如发现乳酪样混浊,并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的变性破坏,常为化脓性渗出液。常见有葡萄球菌、脑炎双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感染所致的各种浆膜腔积液。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积液为稠厚黄色;由肺炎双球菌引起者,积液常浓稠而色深;由链球菌引起者,积液多稀淡呈淡黄色;由放线菌引起者,积液浓稠、黄或黄绿色,且有恶臭味。
在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炎和癌转移的早期,及胶原性疾病,可见半透明的带粘稠性黄色的浆液性渗出液。血性浆膜腔积液常见于穿刺创伤、自发性气胸、肿瘤等。
积液抽出后清亮,久置后呈乳糜样,为乳糜性渗出液。临床上常见胸导管阻塞、破裂;纵膈肿瘤、淋巴结核、丝虫感染和创伤等原因形成的浆膜腔积液。
当积液中含有多量的纤维蛋白原时,为纤维性渗出液。多见于红斑狼疮及各种化脓性感染。
渗出液为黄色混浊,镜检可见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此为胆固醇渗出液。病因多与结核性有关。
积液呈黄绿色,胆红素试验呈阴性者为胆汁性渗出液,可见于胆汁性腹膜炎的腹水。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