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甘祎单位 |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01前 言正确的检验报告,不仅需要仪器、试剂各性能参数正常、检验过程正确,合格的标本更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正所谓“标本不合格,报告难符合”。02案例经过在一个繁忙的中班,同事的一句话让我俩陷入了疑惑与思考:“快来看看这个结果,好奇怪。”结果如下图:从诊断上看,患者有糖尿病史,既往血钾偏高。从结果上看,本次低钾、低钙、低镁、低磷、高钠氯,与3月3日结果差距大。单纯钠、氯偏高,其余都低,标本被稀释了吗?立刻查看原始标本,再对照患者既往血常规血球压积结果判断血液是否有稀释可能。从该患者本次肝素抗凝血看血球压积约30%,而血常规血球压积结果显示50%,应证了标本稀释的猜想。立刻电话与临床护士站沟通,经核实该标本为输液时同侧手采集,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医生需要急查电解质,而患者对侧手有造瘘,不便于采血,护士才选择了输液同侧采血。2小时后,收到该患者二次血送检样本,检测结果与既往结果差异不大,且样本性状满足50%左右的血球压积,于是审核发布了二次血结果报告,并对第一次血做不合格标本处理。详见下图:03案例分析本次事件是由于标本被含有生理盐水的注射液所稀释导致的异常结果,我们主要通过标本性状、血球压积结果初步判断标本采集是否存在问题,并通过与临床沟通证实了问题的来源。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结果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者还会误导临床,造成患者安全隐患。这时候就需要检验审核者有一双慧眼,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发现问题的前提。笔者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原因会影响电解质检测结果:(1)标本溶血:溶血时红细胞破裂,细胞内钾离子流出,而细胞内钾约为细胞外钾的25到30倍,因此会导致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偏高。溶血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采血操作不当、采血器具不合格、标本前处理不当等。(2)标本放置过久:标本长时间放置,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代谢会导致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且放置时间越久,对结果影响越大。血钾在放置4h时与1h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标本采集量不足:当标本采集量未达到真空管所标注的量时,真空管内残存的真空会导致细胞收到挤压收缩,引起细胞内钾释放使细胞外钾升高。(4)抗凝剂污染:临床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EDTA-K2、肝素盐、枸橼酸钠,不同抗凝剂抗凝原理不同,电解质急查项目应选用肝素盐抗凝管。EDTA-K2以螯合钙离子达到抗凝效果,如被该抗凝剂污染,则会导致钾升高、钙镁降低[2]。(5)输血、输液影响:输入库存血会导致血钾升高,因为随着血液保存时间延长,钾离子会逐渐从细胞内移出。被含生理盐水的注射液稀释会导致钠、氯偏高,钾、钙、镁、磷偏低;被含葡萄糖的注射液稀释会导致电解质结果整体偏低、血糖偏高。严禁在输液病人同侧采血,以防止血液被稀释或输注液体所含成分对标本质量的影响[2]。(6)采血针、留置导管影响:采用口径细小的采血针时会引起细胞破裂导致血钾升高[3]。(7)抗凝血与血清的差异:血清样本由于血液凝固时,会使得红细胞中的细胞内钾释放,因此肝素抗凝管以及枸橼酸钠抗凝管的钾离子水平明显低于血清样本。枸橼酸钠抗凝管由于含有少量钠离子,纤维蛋白原的丢失,导致氯离子活动的降低,使得枸橼酸钠抗凝管钠、氯较血清样本偏高[4]。04总结体会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实验室检测自动化和分析中质量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得分析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而分析前差错逐渐凸显,其占据临床实验室所有差错的绝大多数。因此,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不仅需要护理部门的努力,也需要检验科的监督。检验科是合格报告的侦察兵,我们需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并在报告审核时尤其关注检验前因素带来的影响,在遇到问题时多与临床沟通,才能不断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参考文献:[1]郭淼.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1,476(14):233.[2]温静雅,朱东东.抗凝剂EDTA-K2对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J].医药论淡杂志,2017,38(12):53-54.[3]催明.血液标本采集的分析前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340-1342.[4]肖家凤,罗建蓉,吕锦春等.不同抗凝剂对K、Na、Cl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65.END
(责任编辑:labwebx)
电解质结果背后的“秘密”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