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官方微信A-A+厦门是个有爱的城市,为了重归美好,为了家园更美好,大家都在努力。中秋国庆时分,对于鹭岛厦门而言,本应是热闹祥和的好时节。厦门传统的中秋博饼活动,其欢腾不亚于过年。美景美食,吸引着全国游客。但突发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福建此轮疫情始于9月10日,最先在莆田市爆发,短短几天内,确诊病例数破百,随后蔓延到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四地,福建八闽,4100万人由此受影响。截至9月25日,福建共有2个高风险地区(莆田市1个、厦门市1个)、32个中风险地区。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福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莆田、泉州、漳州社会面已「清零」,厦门感染者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绝大多数都在隔离范围内,社区传播基本阻断,疫情总体可控。据官方通报,9月24日,厦门和莆田仅各新增一例确诊病例。9月25日上午9时,厦门首批7例本土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相互串门:目前隔离管理的一大漏洞随着福建新冠肺炎疫情趋缓,「社区感染零新增」成为下一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标。吴俊俊是厦门市湖里区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厦门疫情开始后,吴俊俊被单位安排去封闭小区采集核酸,9月20日,被调去隔离酒店给隔离人员测体温。吴俊俊现在所负责的隔离酒店,住的大部分是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幼儿园里一位家长被确诊感染新冠,所有的学生都集中隔离,每位幼儿由一位家长陪同隔离。隔离人员属于重点人员,为了保证精准度,要进行口、鼻咽拭子双采集,鼻咽拭子的采集比口咽拭子要难受得多,不配合的情况就更多了,给医护人员制造了不少难题。图|在隔离点管理群里,工作人员告诫隔离人员不要随意出门城市的隔离酒店,隔离人员相对遵守规则,自觉待在房间不出门。但在乡村的隔离点,隔离人员间相互串门较为常见,是目前隔离管理最大的漏洞。负责隔离点消杀的四川成都大川救援总队领队伍健说,有些家里是一对夫妻或父母孩子都在同一层楼的不同房间隔离,他们往往就不听从防疫指令,只要工作人员稍微走开,他们就到隔壁去串门。工作人员从监控里看到了,在广播里警告提示不要串门,他们也不听。为了杜绝串门的情况,9月21日,伍健所在的隔离点新出台了一项规定,只要发现有人串门或者开门让人进来的,隔离的日期就重新计算。串门的情况才少了些,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伍健表示,串门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现象,但有些地方会先进一些,会在门上安装芯片,只要门一打开,前台的报警器就会响。图|隔离人员擅自出门,将会被延长隔离期限多事之秋莆田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颜晶晶已是第二次参加疫情支援,第一次是2020年2月。这回她不再那么害怕,「医生最怕发生院感,第一次时还比较害怕和恐慌,现在已经得心应手。」律师吴维钦在厦门近十年,2021年是最安静的一个中秋节。「往年中秋,厦门人最爱在一起博饼,同事、家人都要聚餐和博饼,可以说比年终的尾牙还要热闹。」但他认为,「静」对疫情之下的厦门而言,是最健康、最动听的声音。莆田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医生梁育青,家在秀屿区笏石镇。9月19日,秀屿区医院出现两例感染病例;9月20日,秀屿区组织全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9月21日晚上,梁育青收到了两百多箱来自笏石镇的标本。图|工作人员在统计核酸样本数量当收到自己村的标本时,梁育青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也特别留意家乡的标本,「会格外关注,毕竟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但不管哪里的标本,我们都祈祷不要查出病例。」自疫情以来,梁育青没再回过家,因为得闭环管理,除了上班时间,她们就得待在酒店房间,哪里都不能去。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白天,他跟家里的孩子视频通话,「晚上就不敢再打了,怕忍不住会流泪。」每天结束工作是中午两点,颜晶晶和同事坐接送医护人员的专车回酒店,直到三四点才吃上午餐。抗疫医护人员的吃饭时间都不规律,下一班的同事从下午两点上到晚八点,要到晚上九点多才能吃饭。图|中秋节,医护人员收到的别致月饼四川成都大川救援总队是一家民间公益组织,9月13日,大川救援队在收到仙游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邀请函后,领队伍健带领11名队员,从重庆赶往仙游县参与疫情的消杀工作。中秋节当天,有很多政府干部前来慰问隔离群众,带来月饼和水果,以及给小孩子准备的玩具,交由伍健和其他志愿者分配给隔离人员。伍健把食物放在隔离人员的房间门口,刚走开没两步,里面的人出来拿,于是,他和隔离者隔着远远的,相互祝福对方节日快乐。攻克重症9月23日下午,莆田本轮疫情中首批治愈患者出院。这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身体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标准,经国家、省、市专家组复核确定治愈出院。其中,4名是儿童,最小4岁。这次福建疫情中,14岁及以下儿童患者共105人,占比23.7%,主要是轻症。 目前所有确诊患者病情稳定,危重症患者正在重症ICU病房积极治疗和观察。「我在的这个区都是重症病人,我在重症监护室里支援,为了24小时看护患者,我们是四班倒。」颜晶晶说,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很多时候也只能靠患者自己慢慢好,我们给予各种辅助」。据颜晶晶介绍,重症患者都是成年人,症状最重的两位病人也是年纪最大的,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颜晶晶和她的同伴们目前救治的最严重的一位患者,由于患者年纪较大,尽管没什么基础病,但也要上呼吸机。图|颜晶晶在检查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医护人员按照「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模式,每日由国家、省、市联动查房会诊、积极治疗,还通过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从心理疏导、饮食管理、专科护理等提高救治水平。专家们制订整体治疗方案,然后由颜晶晶和同事们执行。她介绍道,专家们每天查房,查房完之后就会对一个病人进行整体的评估,比如说下一步要关注什么,要做什么,整理出来执行。得以跟国家级以及本省的专家一起工作,颜晶晶感到收获很大。但她也坦率地承认,专家们基本都是重症学科的,自己是呼吸科医生,「很多东西我们没怎么涉猎,也搞不懂,因此每个人都负责自己会做的部分」。由混乱到有序在此前的石家庄疫情、南京疫情中,伍健就负责过现场消杀工作,这一次,他的战场到了莆田。伍健和另外3名队员负责隔离学校的消杀以及给隔离人员送餐,清理他们放在门口的垃圾。学校的2楼到4楼是污染区,伍健总共负责42间房间的消杀、一日三餐的送餐和垃圾清理工作。隔离点每天需要消杀三次,沿着走廊喷洒消毒剂,每趟消杀下来,需要40分钟以上。隔离区域的消杀格外严格。进去要一级防护,穿好防护服,喷洒消毒剂的速度要更快,喷洒的范围要更宽更远,每一处都得均匀。莆田市眼科医院派出全院三分之二的医护和后勤人员支援核酸采集工作,遍布在荔城区镇海街道、西天尾镇,负责村乡、社区和各大学校的核酸检测。作为后勤管理人员,黄珍玉不仅要负责现场协调沟通,还要应对很多突发状况。第一轮核酸采集时,村民和村干部缺乏经验,保安也不知道要如何维持秩序。同时还有一些防疫物资很长时间没有送到,还有一些转运箱需要做协调。图|莆田市一采集点,医护人员在采集核酸为了确保采集的次序正确,除了后勤的人员,当地干部派出了两个保安一起配合。现场有两人专门负责录入信息,采样队伍排成两队,两边各十个人,由两位工作人员负责一人盯着一队,以防村民乱插队。当发现插队时,黄珍玉和同事就立马解决。后面的情况慢慢得到改善,到第三轮时,保安知道要怎么维持秩序,在信息录入点、采样点都设置了门槛,拉起警戒线,每次放十个人进去。经过一番磨合,以及当地村干部、志愿者、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防疫物资及时到位,现场的队伍也变得井然有序。从各个核酸采样点收集好的标本,会由医院的司机或志愿者负责送到核酸基地。从外观上看,核酸基地像是一个集装箱,外面的人负责接收和统计标本,并通过标本接收窗口,向里面的人员一箱箱地传递标本。核酸基地分为四个班次,每班6小时。最多的时候,核酸基地一天能收到3万管样本,包括了30万人的核酸采样数据。头三天,梁育青被安排做标本的检测工作,每天工作6小时,期间无特殊状况不能出来。基地里面工作环境更好,有空调,没太阳晒。但即使有空调,穿上防护服后,梁育青依然会全身湿透。之后,梁育青被调去外面接收和统计标本,每天工作两班,12个小时,每个小时都要报数据。吴俊俊是厦门市湖里区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厦门疫情开始后,吴俊俊被单位安排去封闭小区采集核酸,9月20日,被调去隔离酒店给隔离人员测体温。在社区采集核算时,吴俊俊遇到过不配合的小孩子。“我一只手抓着小孩的双手,另一只手把棉签塞进小孩的嘴巴里,可棉签刚塞进去就被小孩咬住,拔不出来,又伸不进去,只能哄他们说,看牙齿有没有虫子,看下次能不能吃糖。」她说。当小孩张大嘴巴时,吴俊俊就要用最快的速度采完。这时,有些小孩子就会嚎啕大哭,引来大批的人围观,吴俊俊就让志愿者拿糖哄他们。颜晶晶注意到,这次的院感人员比2020年增加不少。他们负责消杀,负责每个位置的垃圾怎么处理,「我们每个医生、每个护士要离开红区,都会有专门的院感人员在那边看着你脱防护服。」院感人员会时刻观察医护人员有无不规范的行为。颜晶晶说,里头外头都有院感的人一直盯着,什么事情能做和不能做,什么事情要怎么弄,他们都会在现场指导,这让她觉得,「比2020年好多了」。医护人员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与防疫,有些人不习惯穿防护服,「感觉就像往身上套上好几层塑料袋」,穿上没几个小时就虚脱了,但大部分人都能咬牙坚持。「难受的时候就会想这里有没有海,我赶紧跳进海里,想直接在水里面跑一圈。」黄珍玉说。工作一天下来,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水分从人的体内蒸发出来,再凝聚在防护服里,脱防护服时,裤腿处就像装着水的袋子,能倒出一地的水。身体长时间泡在水里,有些护士的手臂出现水肿,男护士因为戴着小号手套,手腕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勒痕。因为口渴,有的女护士一口气喝掉5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当女性护士遇上生理期,医护人员间互相调整,一些男医护会主动承担换班,「你们休息,我先上。」曙光在即自疫情在全国爆发以来,各地的医院都加强了防疫工作,发热门诊更是一级防护。现在颜晶晶穿脱防护服的速度比原来快很多,更熟练,「在隔离病房里面,大家有事没事都在洗手。一天能洗上二三十次。」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时,黄珍玉只是隔着屏幕觉得医护人员辛苦,但当亲临现场时,黄珍玉的感受不一样了,「工作的苦和累是贴身的,不是一个旁观者就能体会得到的」。「前期虽然苦,后来也慢慢习惯了。我不后悔过来支援,这是我们撇不开的责任。」黄珍玉觉得,这次的经历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尤其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这么苦都熬过来了,以后的还算什么」。吴俊俊是第一次参与防疫工作,作为一名护士,当看到很多普通的人,如司机、环卫工、保安、志愿者都在前线工作,以及更多的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她觉得自己更不能坐以待毙,打退堂鼓,要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9月24日,福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莆田、泉州、漳州社会面已「清零」,厦门感染者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绝大多数都在隔离范围内,社区传播基本阻断,疫情总体可控。9月25日上午9时,在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杏林医院,7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身体恢复良好身体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标准。经国家、省、市专家组复核确定,治愈出院。此次出院的7名患者,最小33岁,最大51岁,这也是厦门本轮疫情中首批出院患者。他们将由转运救护车送往康复医院厦大附属翔安医院。在全国人民的陪伴和支持下,4100万福建人正在坚强地走过这一多事之秋。健康界本次派往福建前线的编辑陈丽金,是个刚毕业一年的女孩,23岁。至今仍在莆田奔波,不能离境。所谓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是无数平凡人凭借勇气和担当书写着历史的瞬间。一位厦门网友给健康界发来消息:厦门是个有爱的城市,为了重归美好,为了家园更美好,大家都在努力。一位久远年代的福建人曾这样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谨以此,致敬,以及记录。来源|健康界
(责任编辑:dawenwu)
福建疫情首批患者治愈出院!455例本土确诊病例背后的救护者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