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撰文: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的应对之策

多管齐下,抗击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在中国曾经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一家大医院,每年因为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患者不到10人。如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着上升,已经成为对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我国CVD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和城市居民CVD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都在40%以上,也就是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沈成兴教授在《Circulation》杂志上撰文详解了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应对之策,文中提到,想要阻止CVD流行的继续增长,我们需要多维度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位专家的建议: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指出,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不运动是CVD的6个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媒体、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例如微博、微信)在全国范围提倡健康生活习惯。另外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提高烟草、含糖饮料、高热量食物的税收,从而提高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成本,督促人们摒弃不健康行为。作者表示相关建议已经起草,并被提交给中国政府。

除了改变生活习惯之外,还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疾病管理模式,来防治对尚未出现症状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通过每年健康检查和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发现高危人群,并提供正确的治疗。作者特别指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很可能加重CVD负担,因此应尽快开展解决中国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项目需要尽快开展。

建立分级诊疗

作者指出,中国正在建设标准化的分级诊疗网络,加强社区医院和省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改善社区医院的治疗模式,促进人员、仪器、药品和其它资源向社区医院的合理调配。

第二,国家和国际指南、共识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将使中国CVD患者获益。

最后,卒中单元、心衰单元和胸痛中心的建立将增强疾病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康复教育和多层次心血管康复/二级预防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CVD患者积极地重返社会。

整治环境污染

作者指出,在中国,环境污染是包括CVD在内多种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实施减少煤炭使用、关闭重度污染企业、疏浚河流、植树、减少杀虫剂使用,以及提倡废物回收,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重视科学研究

作者认为,中国的CVD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有着非常显着的区别,因此需要科学研究来发掘内在机制,从而制定最佳诊疗措施。近年来中国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力度有了明显加强。现代信息科技和大数据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有这些努力汇集在一起,将对战胜CVD起到关键性作用。

最后,作者将心血管疾病比喻成高悬在中国人民和大多数世界人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减轻中国CVD负担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但是不容失败。作者希望中国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官员、学术领袖、社区医疗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患者——齐心协力,共同为预防控制CVD而努力。

参考资料:

[1]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Current Perspective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