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无明显病史的高血糖状态,确切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均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如何持续、安全达标,并避免低血糖,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随着检测方法学的成熟和全自动的广泛使用,一些与糖尿病诊断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也逐渐成为常规检查项目。本文以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为切入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 受试对象 2006年5月以来在我院住院无糖尿病史的高血糖患者、糖尿病患者共218人,剔除血糖和GSP均正常者50人,入选168人。其中男94人,女74人;年龄最小11岁。最大86岁;已经确诊糖尿病80人,无糖尿病史高血糖者88人(包括脑卒中、心肌梗塞、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肺栓塞、颅脑损伤、胸腹部多发伤、急性中毒、严重感染等多学科急危重症患者)。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检测GSP,并追踪高血糖者最终血糖状态,如果GSP低于正常者,加测夜间及餐前血糖三天,不少于10次,以发现低血糖状态。血糖以氧化酶法测定(北京中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批内CV<5%,批间CV<8%。GSP以酮胺基还原四氮唑蓝比色法测定(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批内CV<4%,批间CV<8%.全部操作均在芬兰3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GSP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范围表示,显著性用t检验。
2、结果
无糖尿病史高血糖者追踪最终诊断:糖尿病20例,应激性高血糖68例,GSP低于正常值22例,加测血糖发现低血糖20例。血糖和GSP见下表。
分组 n 血糖(mmol/L) GSP(mmol/L)
应激性高血糖 68 8.46±2.10 2.36±0.32
糖尿病高血糖 78 9.96±2.16 3.52±0.26
糖尿病低血糖 20 3.06±1.05 0.96±0.36
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高血糖组GSP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GSP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日间变异小。它的测定不受进食、运动、机体状况、即时血糖的影响。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天,故GSP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GSP的测定快速而价廉(化学法),是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
应激情况发生时,机体可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其中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量约为正常的10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通过肝、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通过促进糖异生,减少组织对糖的利用等途径)。此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亦是急性应激状态时分泌急剧增多的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可以使血糖升高(可促进肌肉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脏,进行糖异生;并可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此外如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颅内压升高,亦可通过刺激血糖中枢而升高血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