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类与血糖监测

根据世界糖尿病联盟2007年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593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为4种临床类型:

    (1) 1型糖尿病(由β细胞功能破坏所致,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

    (2) 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发生进行性胰岛素分泌缺陷)。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其他原因引起,如遗传性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因素诱导等)。

    (4)妊娠糖尿病(GDM)(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

    关于血糖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治疗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病人参与。除了饮食控制、按时吃药以外,血糖、尿糖监测也很重要。医生在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用药和监测病情过程中都需要了解血糖的变化。血糖监测是预防低血糖、保证胰岛素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没有血糖监测,就无法实施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因此,要改善我国糖尿病控制率,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对血糖监测的认识是我们亟待进行的工作。

    血糖监测的时间安排: 全天血糖谱,(7段法)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时间

    具体如下 ◆ 三餐前 + 三餐后2小时 + 睡前

    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一般不超过早上7时)。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是餐前血糖,不能称为空腹血糖。

    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

    3.餐后2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从吃第一口饭时计时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

    4.随机血糖: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控制目标

    达标就是指尽可能将代谢控制在正常水平(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重)以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陈雪礼)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