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长毛,新冠肺炎是否另有乾坤

作者 | 孙珊珊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   言在疫情刚刚放开的大环境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突然激增,其中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往往有年龄大,并伴随有其他基础病的特点,表象之下往往另有乾坤,不容忽视。案例经过患者男,89岁,因咳嗽十余天发热4天入院,口服布洛芬仍有发热,呼吸困难,以肺炎收入我院。查体结膜无苍白,周身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脾大。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血常规生化凝血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散点图在淋巴细胞区域出现异常。形态上淋巴细胞也有异常的改变,多数都带有毛刺状凸起,并朝向各个方向,细胞核相对疏松。案例分析老年男患,因新冠病毒感染呼吸困难并发热来到我院就诊,经查体发现有脾大,白细胞明显增高,没有贫血,血小板正常,血常规镜下有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发现镜下异常淋巴细胞后马上提示了临床,临床请血液科进行了会诊,怀疑有恶性血液病的可能,遗憾的是最终家属放弃了骨穿等相关检查及治疗,并很快出院,所以没能进一步明确诊断。知识扩展01毛细胞:多毛细胞可见于脾边缘区淋巴瘤、多毛细胞白血病、脾B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外周血显示有或没有绒毛淋巴细胞增多症,当绒毛淋巴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20%以上,常称为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02SLVL: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是一种原发于脾脏的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约占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10%,代表一种低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Melo等在1987年首次报道本病,1989年FAB将SLVL归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本病极易与慢性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LL、CLL混淆。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年龄超过50岁,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一般表现为乏力、腹部不适等。脾肿大是较为常见的临床体征,70%以上患者有脾肿大,少数患者可有肝肿大和或淋巴结肿大,淋巴瘤B症状少见。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和出现绒毛淋巴细胞是SLVL的特征之一,淋巴细胞水平一般在(10~40)×109/L之间,SLVL细胞一般中等大小胞浆边缘不规则,有细小短绒毛,核质比比毛细胞高,胞核圆形,核染色质紧缩,半数细胞可见核仁。实验室检查发现50%的患者血清电泳出现小的“M”带,IgG或IgM通常小于30g/L,LDH常正常,但在转化时可明显增高。骨髓穿刺涂片显示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形态与外周血相似,骨髓活检最常见为结节样浸润,病变呈进展的患者可以看到弥漫型密集浸润。SLVL与HCL可通过脾组织学检查来鉴别,SLVL病变主要在白髓脾小结,而HCL则多在红髓。免疫表型显示B淋巴细胞系标志,SmIgs、CD19、CD20、CD22、CD24阳性,对HCL有特征性的CD25、HC-2、LeuM5阴性,对CLL较有意义的CD5也阴性。细胞遗传学无特征性改变,最常见的是2、7、11、17号染色体异常。SLVL呈慢性过程,病程持续多年,5年生存率达78%。WBC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高、血小板计数低、血LDH高、骨髓受累及高危转化者预后差。SLVL的治疗选择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果没有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轻度增生且较为稳定可采用“观望”治疗。脾切除为治疗首选,90%以上患者可改善脾亢,淋巴细胞增多也可改善。03HCL: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以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毛细胞、脾大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为特征。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是诊断该病的特异性指标。HCL为惰性肿瘤,总体10年生存率>90%。本病发病率低,以中老年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4:1。起病隐匿,大约1/4患者无临床症状,通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脾大或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症状为虚弱乏力、左上腹部不适(腹胀等)。贫血、发热、出血、机会性感染、体重下降、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也是较常见的病征,比较少见的临床表现还包括皮肤血管炎、白细胞分裂性脉管炎、肺浸润、多关节炎和雷诺现象等。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脾大(72%~90%患者可触及),巨脾常见(25%),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约15%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外周浅表淋巴结肿大不常见。(2)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大多数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也可表现为两系或一系血细胞减少,仅10%-15%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几乎所有患者(98%)都会出现单核细胞减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我国全血细胞减少者仅占36.4%,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增多较常见)。②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出现毛细胞(仅是诊断的提示,而不是充分或者必要条件,脾边缘区淋巴瘤可见毛细胞;骨髓涂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比外周血困难,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显著的骨髓纤维化,常导致穿刺困难,有报道我国骨髓干抽较少见)。③细胞化学: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逐渐被弃用)。④免疫分型:表达B细胞抗原(CD19、CD20和CD22)及表达CD25、AnnexinA1(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中最特异的标记,在B淋巴细胞肿瘤中只有HCL表达,但并不是所有HCL都表达),此外还表达CD103(膜标志物中最为特异)、CD11c、CD25、FMC7,不表达CD5、CD10、CD23。⑤骨髓活检:典型的浸润模式,毛细胞胞质丰富,边界清晰,呈“煎蛋样”。⑥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分子生物学中最特异的指标)。HCL多有外周血浸润,因此免疫分型和BRAF-V600E基因突变可采用外周血进行,当骨髓“干抽”时仍可进行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04HCL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析:HCL与SLVL均为淋巴细胞源性肿瘤,临床症状、发病年龄、好发性别及病情经过均相似,容易造成混淆。HCL白血病细胞根据其超微结果,特别是细胞表面突起不同分为两型HCLI型和HCLII型HCLI(典型型),细胞表面有较多毛发状突起,细长且有分枝,有的可在细胞表面形成环形或半环状,核圆或不规则,异染色质较多,靠核膜分布,核仁不多见。HCLII型(变异型),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较多毛发样突起,突起较I型短,但排列较密集,毛发状突起的直径与I型相似,粗细较均一,有的突起可见分枝,一般不形成环状结构。核多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多见。变异型HCL-v或称HCLII认为是属于典型HCL和幼稚淋巴细胞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疾患。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高,不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单核细胞减少,骨髓网硬蛋白通常不增加,穿刺抽取容易,一般不干抽。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反应在典型HCL细胞为强阳性,而HCL-v为可疑阳性。免疫表型在CD11c、CD25、CD103差异较大,典型HCL为强阳性或阳性,而HCL-v为阴性或可疑阳性。HCL-v的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核质比,凝聚的染色质和更加明显的中央核仁,胞浆突起较典型者短。对于有脾脏增大同时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特别是光镜下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者,均应尽早进行电镜检查,以期对“异常淋巴细胞”的性质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总   结一个细胞,一个粒子,在广袤的世界里小之又小,但透过显微镜,我们根据这细微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机体当下的状态,从而获得许多重要线索,及时将其提示给临床,提供出疾病诊断更加可能的方向,那么将有助于患者的及时诊治。【参考文献】[1]《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2]岑坚,杨平地,黄友章,向丹,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海员总医院学报,1009-3427(2003)01-0050-03;[3]公众号临沂血液,毛细胞白血病,2022.10.25;[4]官阳,徐惠,阮幼冰,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超微结构分析,电子显微学报,1000-6281(2005)05-0516-04.END
(责任编辑:labweb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