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常作为诊断急性心急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最近笔者遇到一特别病例,患者,女,80岁,农民,入院首次检查结果见下表:
项目
结果
单位
指示
GLU
7.16
mmol/L
升高
ALT
54.7
U/L
升高
AST
128
U/L
升高
ALP
632.7
U/L
升高
Brea
11.31
mmol/L
升高
UA
672.5
μmol/L
升高
TG
3.14
mmol/L
升高
LDH
1727.6
U/L
升高
HBDH
1506.6
U/L
升高
CK-MB
2503
U/L
升高
β2-MG
4.2
mg/L
升高
PA
136.2
mg/L
降低
CK
578
U/L
升高
HCY
21.98
μmol/L
升高
CysC
1.67
mg/L
升高
WBC
17.16
×10^9/L
升高
中性粒细胞
11.92
×10^9/L
升高
PLT
86
×10^9/L
降低
RBC
3.91
×10^12/L
正常
Hb
125
g/L
正常
同事审核报告时发现患者心肌酶各项均升高,尤以CK-MB活力(2503U/L)突出异常,且远超过CK活力结果(578U/L),当时我认为诊断心肌梗死无疑,CK-MB明显升高,考虑有巨分子酶因素所致,结合各项指标异常明显,病情危重,即刻签发报告。午后回想此事又总觉有什么不妥,找来CK-MB试剂说明书看到:当以下3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心肌损伤可能性较大即,CK(女)>167U/L;CK-MB>25U/L;CK-MB/CK介于6%-25%。而本患者结果虽然CK-MB,CK均升高,但二者比值为4.33,显然与上述标准不符,询问住院病区护士,患者心电图示心动过速,窦性心率。考虑拟诊心肌梗死难以成立,感觉这种检测结果非常蹊跷,次日病区又送血检查肝功能,顺便复检CK-MB为65U/L,相比之下日间变化如此之大,更让我一头雾水,带着疑惑遂来住院处查阅病历,患者主诉间断性上腹痛5年,近期加重2个月,食欲不振10余天,周身乏力,虚弱,自发病以来无发烧无呕吐腹泻,无脓血便,无胸痛,时有心悸,睡眠尚可,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和疟疾”等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除上腹正中压痛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次日超声检查结果:肝内小囊肿,肝脏钙化灶;胃镜:胃癌-Ⅱ?内有少量出血,临床诊断:胃内占位病变。
讨论:胃内占位病变并发出血,可见尿素,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年胃病史,导致营养欠佳,故PA降低,HCY轻度升高;β2-MG为肿瘤标记物,其升高符合胃占位病变诊断,同时可见AST、ALT、LDH升高。但CK、CK-MB异常升高又变化如此之快令人费解,与主管医生沟通,答复:如果不是检验有误,我们也难以解释。随后建议检测肿瘤标记物,结果:AFP:9.1,CEA:89.15,C19-9 >700,CA125: 46.7,CA153:51.5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查阅文献发现胃内肿瘤细胞能够合成巨分子酶,当瘤细胞增殖或坏死时释放入血引起CK-MB异常增高。数篇论文报道显示多种器官尤以消化道癌症与CK-MB升高密切相关。
结语:CK-MB超常变化而非心源性疾病引起时,结合β2-MG结果升高,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日常工作中不断积极地综合临床指症和更多的检验结果分析,有利于提高检验报告的审核能力;密切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不但及时为临床诊断方向提出合理建议,而且减少临床对检验结果不必要的误解。冲破常规思维,善于实践和经验积累,是创新发现的根本源泉;借助文献检索平台,追踪新知识也是提高业务水平,拓展业务视野的最佳途径。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