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养老体系能否应对医学模式的转变?

未来30年,中国大陆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8%提高到24%,且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健康不再是以是否生病为标准,而存在于人的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
 
    因此,“参与”和“分享”必须成为老年人基本权利的两个方面,他们绝不应该同“被供养的人”划上等号。他们也是消费者、生产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大学的杭州国际商学院副教授Florian Kohlbacher的研究称,当前中国消费的8%是和老年人相关的,总值RMB4万亿;而2050年,这个GDP比例将达到1/3。
 
    此外,医药、护理、看护中心、养老机构也是一个潜力市场。老一代的中国人可能会将大部分财产留给后代,但鉴于独生子的政策,他们会更加关注自身的消费。
 
    另外,继续就业或再就业无论对于满足经济需要,还是精神享受也都不容忽视。未来阶段,如何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经验和判断力的优势,而弥补体力上不足;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延缓衰老进程;如何使公司和企业更加关注老龄化员工并予以他们支持;如何重新设计城市规划,建立老龄化友好的生态位将成为研讨重点。
 
    同时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相对于观念转型的社会状态,中国大陆的养老体系明显滞后于时代。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体系,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
 
    其中矛盾最集中的患病康复方面便可窥一斑,如频繁随诊的不便,缺乏护理人员、高额的支出、过度拥挤的康复中心、从住处到达康复中心的交通成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覆盖开销不明确、缺乏优化慢性病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的方法以及监测滞后等。
 
    针对种种问题,已有不少学者提出方案,例如可以解放中年的劳动力,减少老年人入院次数,将NIMBY(notinmybackyard)变成YIMBY(yesinmybackyard),吸引商业力量加入这场革命。也提出在肿瘤基因学时代,是否可根据个体需求设计产业链条,以及改变老龄看护的传统观念,提高效率且降低成本,进行商业化进程,并使用纷繁的新技术和服务为老年人群在情感、精神、就业、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福利上提供支持。
 
    崭新方案的实施在日益升温的讨论中呼之欲出。笔者也相信,随着养老体系发展,中国大陆将树立崭新的社会观念,改变当前对老龄化的成见与歧视,使人们在到达某一年龄后不会被置于无足轻重的消极地位,保证老有所为,生命充满意义。正如肯尼迪总统曾经说过“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来说,仅仅给生命以岁月是不够的,我们的目标还应该是给岁月以生命,以创造性和发挥才能的姿态去利用这些岁月”,而这无疑也关系所有人的未来。

(责任编辑:x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