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无数医务工作者在战火纷飞中守护生命,虽没有钢枪一样勇敢,但在硝烟中筑起了白色围墙。
九月,是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历史不会忘记,这一人类史上的重大浩劫。历史也终将牢记,战火硝烟中闪耀的红十字方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无数医务工作者在战火纷飞中守护生命,虽没有钢枪一样勇敢,但在硝烟中筑起了白色围墙。
白求恩方阵
据新华网消息,9月3日,一支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方队将出现在中国阅兵场上。在铁甲雄师、国之利器方队的压轴位置,一群臂戴红十字、肩背医药箱的女战士,将乘车接受检阅。白求恩医疗方队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唯一的女兵方队,唯一由院校抽组的方队,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方队。
百年医院硝烟中筑起白色围墙
国难当头,医务工作者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数家百年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仁济医院,齐鲁医院,北大医院等等,还是更多数不上名字的白衣天使,都在战争中保驾护航,经历战争洗礼。
华西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东、华北相继沦陷。华西协合大学迎接了从敌占区内迁的学校和逃难的师生。当时汇聚华西坝的高校有: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抗战「五大学联合时期」。
五大学校长,自左至右:梅贻宝、吴贻芳、陈裕光、张凌高、汤吉禾
从1942年起,连续三年,华大医科、牙科及制药系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应征去军队或军事机关服务,有些还加入远征军的队伍奔赴滇缅前线,1945届毕业的医科学生提前在1944年11月全部应征。
华大外籍教师米玉士送学生上前线
湘雅医院:面对日军侵略,湘雅师生同仇敌忾,爱国热情高涨。学院收留了来自战区的借读生,收治了无数名伤病员;组织抗日专题演讲,参加一线战地救护。甚至有师生投笔从戎,直接参加战斗。抗战期间,湘雅医院曾迁徙至贵阳,重庆。
战乱时期湘雅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场景
WinstonPettus(裴文坦)在为一名被日军刺伤的伤员治疗
仁济医院:1937年继「七·七」事变之后,上海又爆发了「八·一三」事变。仅在三天内就有200多名严重受伤平民收入仁济医院病房。
战争中的上海仁济医院
战争爆发后,仁济护校全校参加了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1937年年底,仁济护校的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先后离校参军,其中左英(原名瞿虹霞)同志担负起救亡协会的工作,她曾带领党小组,发动学生募捐,慰问抗日将士,到工人夜校宣传抗日,加强抗日救亡斗争。
左英
齐鲁医院:1939年,延安中央医院建立,为数不多的医生中,魏一斋和金茂岳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
延安中央医院场景
魏一斋,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抗战爆发后参加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团体;金茂岳193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抗战初期参加中国红十字协会医疗队,在战地医院救治抗战伤员,后来经林伯渠介绍到达延安,在中央医院任妇产科主任。
魏一斋
金茂岳与中央医院妇产科同事
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院训表达了北大医院的历史文化传统,即不仅要潜心学术,悬壶济世,而且要襟怀天下,为国为民。在70年前那场英勇惨烈、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北大医院多位老战士,亲临过这场战争,并为之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为打败侵略者做出贡献。
北大医院住院部旧址
让我们铭记历史,向白衣战士致敬!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