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C不是肿瘤推手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颠覆了几十年的老教条。长久以来酶一直被科学家归类为促进癌症的因素,并根据这一点全力开发蛋白激酶C(PKC)抑制性药物,然后科学家们发现,PKC其实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肿瘤抑制和目前临床上大力发展抑制剂类药物应该着眼于恢复酶的活动。
    蛋白激酶C是许多细胞活动的催化剂,包括细胞生存、增殖、凋亡和迁移,而这些活动都与癌症相关。之前人们发现,肿瘤生产的佛波酯(phorbol ester)和植物生产的特定化合物能够结合并激活PKC。由此形成了癌症领域的一个经典教条,佛波酯激活PKC能促进致癌物诱导的肿瘤形成。
    研究小组的牛顿博士表示,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基于这样的理念,试图抑制或阻断PKC信号从而阻止肿瘤的发展,找到新的癌症治疗方法。但PKC一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化疗目标。究其原因,可能是与传统观点相反的答案:PKC不会促进癌症的发展;相反,他们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前,人们已经在人类癌症中鉴定到了超过550种PKC突变。文章的第一作者安博士通过活细胞成像,对其中8%的突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大多数PKC突变减少或废除了PKC活性,没有一个突变是激活PKC的。这些突变能阻碍信号结合,阻止PKC形成正确结构,或者损害PKC的催化活性。
    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结肠癌细胞的基因组中校正一个功能缺失的PKC突变,能抑制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这说明,PKC的正常活性其实是抑制癌症的。研究人员解释道,PKC抑制着特定癌基因(让正常细胞癌变的基因)的信号。当PKC缺失时,致癌信号得到提升,进而促进肿瘤生长。
    “大量癌症临床试验证明,抑制PKC是一个失败的策略,而且PKC抑制还会影响患者对化疗的响应,”牛博士说。“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这些问题都是理所当然的。人们需要对治疗策略做出改变,以恢复PKC活性为目标,而不是抑制它。这与以往的癌症信条完全相反。”
    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之前一直会误以为PKC促进肿瘤呢?
    安博士表示,用佛波酯长时间激活PKC会导致它们降解。之前的研究主要是将含量低于临界值的致癌物涂在小鼠皮肤上,然后反复使用佛波酯。“反复使用佛波酯导致了PKC损失,减少了它们对致癌信号的抑制,结果就会出现促进肿瘤的效果。”
 

(责任编辑:zqg)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