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汇报制度是检验科的基本制度之一,然而,如何定义危急值却是令检验科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以血常规检查为例,很多检验科在制定危急值的时候,往往先看看兄弟单位如何制定危急值,然后再依葫芦画瓢地制定一个本科室的危急值。因此,目前国内检验科制定的危急值的制定可谓五花八门。
最近,国际标准化血液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在其官方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上公布了关于血常规危急值的推荐意见,本文对此进行小结。
ICSH的专家首先对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的666个临床实验室展开了一个关于血常规危急值的问卷调查,其中共有499个实验室进行了回应。经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后,ICSH得出如下结论:
多数医院血常规的危急值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一般只设下限,无上限。
多数实验室设置了形态学危急值,包括:急性白血病、疟疾、涂片发现细菌等。
多数实验室制定危急值的依据是:经验(71%)、与临床科室的交流(49%)、已经发表的文献(49%)、国际指南(36%)和国内指南(35%)。
98%的实验室采用电话通知的方式告知当事医生,也有少数实验室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当事医生。86%的实验室要求接收危急值的医生或护士“重述”结果。
48%的实验室没有明确在得到危急值后,检验科必须在多久的时间内告知当事医生,只是写明了“尽快告知”。14%的实验室要求在15分钟内汇报、11%的实验室要求在30分钟内汇报、13%的实验室要求在1小时内汇报、26%的实验室要求在两小时内汇报。
当然,ICSH的专家还给出了他们的推荐意见,这意见也是在充分考虑各个实验室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的。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制定危急值清单,应该包括检查的名称、单位、危急值和规定汇报时间。对于血常规危急值,ICSH还给出了一些补充说明,包括:
实验室的危急值应该由实验室的主任制定。如果有改动,应该注明更改的依据。
在发送危急值结果前,应该先排除分析前误差。
实验室可以制定各种病人的危急值,比如:白血病病人、化疗病人、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等。
对于持续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科可以只定义第一次结果为危急值,但是仍然需要明确距离上次检查后多久的结果可以视为第一次。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