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项目参考值

1、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培养  
各实验室CFU-GM产率随条件不同而异。
BM: 150.06±58.4个/2×105有核细胞(MNC),细胞簇与集落之比为5~20:1;
外周血:集落数为BM的1/10;脐血:(48±6)个/2×105MNC。
2、红系祖细胞的培养
骨髓:BFU-E:(25.3±7.6)个/2×105有核细胞MNC 
CFU-E:(141.6±68.4)个/2×105MNC
外周血:BFU-E:(26±4)个/2×105MNC
脐血:BFU-E:(76±7)个/2×105MNC

3、巨核系祖细胞培养
各个实验室报道的结果差别较大,骨髓:(16.4±10.3)个2×105个MNC

4、混合祖细胞培养
军事医学科学院报道为(10.8±4.9)个2×105个MNC,在CFU-GEMM中,单纯粒、红混合集落占34.5%,含巨核细胞者占47.7%,含巨噬细胞者占56.3%。

5、网织红细胞
在正常血液内占0.5~1.5%,直径8~9μm。

6、口形红细胞
正常人<4% 7、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0.01%。 8、铁粒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很少(0.5~0.8%) 9、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10、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 男:120~160g/L; 女:110~150g/I 新生儿:170~200g/L 11、红细胞比积测定 男:0.42~0.49L/L(42%~49%) 女:0.37~0.43L/L(37%~43%) 12、平均红细胞体积 80~98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28~3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g/L 1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男:<15mm/60min 女:<20mm/60min 14、网织红细胞计数 成人:0.5%~1.5% 儿童:2.0%~6.0% 15、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1天:200~360×109/L; 2天:130~270×109/L; 3天:100~200×109/L; 4天: 50~140×109/L; 5~7天:20~60×109/L; 8~10天:30~70×109/L; 儿  童:41~80×109/L; 男:49~94×109/L; 女:35~75×109/L; 16、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测定法 网织红细胞低荧光比率LFR%:84%-92% 网织红细胞中荧光比率MFR%:6%-12% 网织红细胞高荧光比率HFR%:1%-3%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以HFR%十MFR%表示RMI,参考值为5%~20% 17、血清铁测定 成年男性11.6~31.3μmol/L, 女性9.0~30.4μmol/L 18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TIBC:男性50~77umol/L 女性54~77umol/L UIBC:25.1~51.9umol/L 19、血清铁蛋白测定 男性15~200μg/L, 女性12~150μg/L, 20、铁吸收率测定 正常为26.0%~35.0% 21、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免疫散射比浊法:28.6%~51.9% 22、血清叶酸测定  男性8.61~23.8nmol/L   女性7.93~20.4nmol/L 红细胞叶酸测定  成人340~1020nmol/L红细胞 23、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成人148~660pmol/L 24、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正常人>7%

25、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正常人为阴性,比值≤1.00±0.10
阳性:比值阳性对照血清比值±0.10

26、抗人球蛋白试验
正常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阴性

27、冷凝集素试验
正常人血清抗红细胞抗原的IgM冷凝集素效价<1:32(4℃) 28、冷热溶血试验 正常人试验为阴性 29、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荧光斑点试验 正常人酶活性为(12.1±2.09U/gHb) 30、丙酮酸激酶的荧光斑点试验 在25分钟内消失。酶活性(15.0±1.99)U/gHb 31、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检测 GR荧光斑点试验:正常人荧光斑点15min内消失。 GR活性定量:(7.17±1.09)U/gLHb 3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正常人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5%(脐血≥77%) 33、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正常人含5个及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一般<30% 34、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开始溶血:75.2~82.1mmol/L(4.4~4.8g/L)NaCL溶液 完全溶血:47.9~54.7mmol/L(2.8~3.2g/L)NaCL溶液 35、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正常人红细胞孵育48小时,不加纠正物的溶血率<3.5% 加葡萄糖的溶血率<1.0% 加ATP纠正物的溶血率<0.8% 36、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正常人AGLT50>290s

37、高渗冷溶血试验
9mmol/L或12mmol/L糖 最大溶血率66.5%~74.1%
7mmol/L糖 最大溶血率0.1%~16.9%

38、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正常人<0.01(1%) 39、pH8.6 TEB缓冲液醋酸纤维膜电泳 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HbA>95%
HbF<2% HbA2为1%~3.1% 40、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成人<2%,新生儿<40% 41、HbF酸洗脱法检测 正常血片中含HbF的着色红细胞:成人<0.01(1%) 新生儿0.55~0.85(55%~85%) 2岁后幼儿<0.02(2%); 42、异丙醇沉淀试验 正常人血红蛋白液为阴性(30分钟内不沉淀) 43、热变性试验 正常人热沉淀的血红蛋白<1% 44、尿素裂解试验 正常人HbA裂解为两条肽链,在pH8.5醋酸纤维膜电泳时,向阳极泳动的为β链,向阴极泳动的为α链。 4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正常血红蛋白HbA裂解后出现β、HbA、HbA2和α四条链 46、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正常人试验为阴性 47、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正常人溶血率<5% 48、蔗糖溶血试验 定性实验:正常为阴性 定量实验:正常溶血率<5% 49、红细胞寿命测定 半衰期为25~32天 50、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0~40mg/L 51、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0.5~1.5gHb/L 52、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正常人呈阴性 53、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正常为阴性 54、尿卟啉检测 正常为阴性 55、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吞噬率(% )60.0%~65.8% 吞噬指数正常为1.1 ~1.0 56、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正常成人的阳性细胞数在10%以下 57、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测定 中性粒细胞对大肠杆菌杀菌率 >90%
对葡萄球菌杀菌率 >85%

58、白细胞趋化试验(滤膜渗入法)
趋化指数  3.0~3.5

59、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
正常健康人粘附率约为 47%~83%

60、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ECP测定)
免疫萤光法:正常儿童血清含量为 0~8.94μg/L
哮喘儿童为0.48~36.00μg/L
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判断结果以DI > 30% 为阳性

61、白三烯测定(LTB4测定)
LTB4( 45768.02~46559.98)ng/107 中性粒细胞

62、氚标记脱氧胸苷测定
SI < 2 63、泼尼松刺激试验 服药后中性粒细胞最高绝对值 > 20×109/L 
(服药后5h为中性粒细胞上升到高峰的时间)

64、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粒细胞上升值一般低于(1.5~2.0)×109/L

65、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检测
粒细胞总数的测定:
    标记粒细胞半衰期(T1/2):4~10小时;血中滞留时间:10~14小时。
    全血粒细胞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35~70×107/kg
    循环粒细胞池(circulation granulocyte pool,CGP):20~30×107/kg
    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l granulocyte pool,MGP):15~40×107/kg
    粒细胞周转率(granulocyte turnover rate,GTR):60~160×107/(kg d)

66、粒细胞抗体检测
正常时血清阴性(萤光免疫法)

67、白细胞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
如测定组效价低于标准对照组2管或2管以上为阳性,表明受检血清中有不完全抗粒细胞抗体。正常对照和盐水对照组应无消耗。

68、萤光显微镜计数检测
用 + 号表示荧光强度:无荧光(-)、可疑荧光(±)、荧光清楚可见(+)、荧光明亮(++)、荧光闪亮(+++~++++)。

69、墨汁吞噬试验
成熟中性粒细胞吞噬率74%±15%,吞噬指数126±60
成熟单核细胞吞噬率95%±5%,吞噬指数313±86。

70、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
血清5~15mg/L ,尿0~2mg/L

71、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吞噬百分率(62.77±1.38)% ,吞噬指数1.058±0.049

标记单核细胞半衰期(T1/2):4.5~10.0h
全血单核细胞池TBMP:(3.9~12.7)×107/kg
循环单核细胞池CMP:(1.0~2.7)×107/kg
边缘单核细胞池CMP:(2.4~11.7)×107/kg
单核细胞周转率CMP:(7.2~33.6)×107/kg

72、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
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用+号表示,-表示无荧光;±为极弱的可疑荧光;+为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2+为荧光明亮;3+~4+为荧光闪亮。

73、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
阳性细胞等于或大于20%为阳性结果

74、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检测(同位素检测法)
正常人骨髓细胞的活性为dGTP掺入 1×108个细胞的量为0~0.09mmol/L

75、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检测(酶标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法)
阳性反应为棕黄色颗粒,定位在细胞核上。TdT为早期T淋巴细胞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不成熟的胸腺淋巴细胞出现阳性反应,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极少或无活性。

76、血小板黏附试验
玻璃珠柱法:53.9%~71.1 %
    玻璃漏斗法:21.0%~42.8%
旋转玻球法(12ml玻瓶):男性28.9%~40.9%;女性34.2%~44.6%

77、血小板聚集试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常用的体外诱导剂测得的MAR为:
11.2μmol/L ADP液:  53%~87%
5.4μmol/L肾上腺素: 45%~85%
20 mg/L花生四烯酸:  56%~82%
1.5g/L瑞斯托霉素:   58%~76%
20mg/L胶原:         47%~73%

78、血块收缩试验
定量法:48%~64%
试管法:1h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血浆法:>40%

79、血浆-血小板球蛋白检测
-TG:(6.6~26.2)μg/L

80、血小板第4因子检测
PF4:(0.9~5.5)μg/L

81、P选择素检测
血浆P选择素   (9.2~20.8)μg/L,
血小板P选择素数目   (7900~10100)分子数/血小板。

82、血栓烷B2检测
28.2~124.4ng/L

83、11-脱氢-血栓烷B2检测
2.0~7.0ng/L

84、血小板膜表面相关抗体和相关补体检测
PAIg G:(0~78.8) ng/107血小板
PAIgA: (0~2) ng/107血小板
PAIgM: (0~7 )ng/107血小板
PA C3: (0~129)ng/107血小板

85、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GPⅠb:(1.05~2.03)×104分子数/血小板
GPⅡb/Ⅲa:(4.26~6.64)×104分子数/血小板

86、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
7.6~11.0d

87、血小板钙流检测
正常细胞内钙浓度为(20~90)nmol/L
正常细胞外钙浓度为(1.1~1.3)nmol/L

88、全血凝固时间测定
ACT:1.2~2.1min
SCT:15~32min
普通试管法:5~10min

8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25~35s

90、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最短的凝固时间小于15s(10~14s)

91、血浆因子VIII促凝活性测定
FVIII:C:103%±25.7% 

92、血浆因子IX促凝活性测定
FIX:C:98.1%±30.4%

93、血浆因子XI促凝活性测定
FXI:C:100%±18.4%  

94、血浆因子XII促凝活性测定
FXII:C:92.4%±20.7%

95、血浆凝血酶原定时间测定(一期法)
成人:11~15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3~4d后达到成人水平)
PTR:0.85~1.15。

96、血浆因子II促凝活性检测
FII:C:97.7%±16.7% 

97、血浆因子X促凝活性检测
FX:C:103%±19.0%

98、纤维蛋白原测定
成人2~4g/L. 
新生儿1.25-3g/L

99、凝血因子XIII定性试验
24h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

100、凝血因子XIII亚基抗原检测
FXIIIα:100.4%±12.9%;
FXIIIβ:98.8%±12.5%

101、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
100.24%±13.18%

102、血浆蛋白C抗原检测
102.5%±20.1%

103、血浆蛋白S抗原测定
TPS:(96.6 ± 9.8)%
FPS:(100.9±11.6)%

104、抗凝血酶III活性检测
108.5%±5.3%

105、抗凝血酶III抗原检测
0.29±0.06g/L

106、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测定
健康成人枸橼酸钠抗凝血浆(n=196):1.0~4.1 μg/L,平均1.5 μg /L
10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
用枸橼酸钠抗凝人血浆测得TFPI含量为40~70 g/L (n=300),活性0.2U。

108、TFPI总抗原检测
枸橼酸处理健康志愿者血浆TFPI浓度为(75~120)g/L

109、血浆复钙时间
2.2~3.8min

110、血浆肝素水平测定
正常人为0 U/L

111、凝血酶时间检测
16~18s(手工法)

112、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测定
正常人无因子VIII抑制物,剩余因子VIII:C为100%

113、狼疮抗凝物检测
正常在28~48s 范围
其筛选试验检测值/确诊试验检测值为0.8~1.2。

114、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检测
300~600 U/L

115、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检测
1~12 g/L

116、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检测
100~1000AU/L

117、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4~43 g/L
SDS-PAGE凝胶密度法:<100U/L

118、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检测
85.55%±27.83%

119、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检测
0.22±0.03g/L

120、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0~15 g/L

121、血浆2-抗纤溶酶活性检测
95.6%±12.8%

122、血浆2-抗纤溶酶抗原检测
66.9±15.4 mg/L

123、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
正常人为阴性

12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小于5 mg/L

125、D-二聚体测定
0~0.256 mg/L
126、纤维蛋白单体(TM)测定
正常人为阴性

127、纤维蛋白肽1-15测定
纤维蛋白肽1-15: 0.74~2.24 nmol/L

128、纤维蛋白肽15-42测定
纤维蛋白肽15-42: 1.56±1.20 nmol/L

(责任编辑:sg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