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正常血清被电泳分解成6个主要部分:(图1)
白蛋白
α1球蛋白区域:α1抗胰蛋白酶,酸性糖蛋白,α1抗糜蛋白酶
α2球蛋白区域: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α2巨球蛋白,α脂蛋白
β球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β脂蛋白及补体;它们可迁移成清晰的β1和β2带。
γ球蛋白:一条很广泛的带,相当于血清免疫球蛋主要种类的IgA、IgG及IgM。
2.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双白蛋白血症:其主要特征是在白蛋白部位有两个区带,光密度计扫描出现双峰,呈剪刀状,可见下列三种情况:①家族性血清蛋白异常性疾病,极少见,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②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③存在胰腺瘘而致胰蛋白酶对白蛋白内部水解所致。(图2,红箭头所示)
α1球蛋白增多:α1球蛋白增多这种情况主要见于炎症性疾患,伴有α2区带的明显增多,缓于急性时相蛋白增多。见于急性炎症疾病,组织损伤、炎症、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妊娠、雌激素治疗时。在肾病综合症时,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尤其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等滤过最多,大量丢失到尿中,α1球蛋白增加。(图3,红箭头所示)
高γ球蛋白血症,主要见于既有恶性的(骨髓瘤、Waldenstrom’s病、重链病及轻链病)、合并性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良性的(老年性γ病、良性M蛋白血症),这些疾病由于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失调,其中一个细胞株无限度的增生,分泌大量结构上相同、电泳迁移率一致的M蛋白,产生的机理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疾病的刺激有关(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艾滋病及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等)。(图4,红箭头所示)
β-γ桥连现象,表现为多克隆性Ig增多,主要见于肝硬化,β区带整体升高或伴随一个β-γ区,因此而显露出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图5,红箭头所示)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