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报告怎么看?

1、关于血脂,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指人体血浆内的脂肪类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又叫中性脂肪)、胆固醇(含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血脂异常≠高血脂

    很多人认为血脂异常就是高血脂,其实不然。由于脂肪多半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会与蛋白结合,生成脂蛋白。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或降低都属于血脂异常,它是一个定义更为学术、范围更为宽泛的概念。

    除少数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血脂异常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2、血脂好不好,认准这四个指标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检验血脂水平的四项重要指标。

高血脂症

   我们常说的”高血脂症“指的是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

   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定为“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浓度>2.3mmol/L(200mg/dl),定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同时升高,定为“混合性高血脂症”。

好胆固醇VS坏胆固醇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是血脂代谢异常的表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意味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增高。因此也被称作“坏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有益,它逆行运输血液中的胆固醇,将胆固醇带回肝脏进行代谢。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它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机率呈负相关,因此也被称作“好胆固醇”。

   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130mg/dl时,建议以浓度<100mg/dl为目标开始药物治疗。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尽早采取措施,目标值设定也应更严格。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40mg/dl时,冠心病发病率大大提高。 3、“好胆固醇”越高,血管越健康?    血管健康与否不能只关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才对健康有利。    这个比值越低,心脑血管越健康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    男性最好小于4.5,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2mmol/L(45mg/dl)以上;    女性最好小于3.5;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4mmol/L(55mg/dl)以上。    也就是说,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越低,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健康。    只提升“好胆固醇”的方法    ①控制体重;      ②调整饮食,例如吃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橄榄油、坚果等食品,既不影响总胆固醇又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    ③服用药物,例如他汀类降脂药、B族维生素烟酸等。 4、高血脂并非胖人的专利    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并不胖,而且平时也坚持锻炼,为何血脂还是居高不下。事实上,血脂水平与体形并无必然联系。     如前文提到的,血脂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脂异常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导致,多无明确的病因;继发性血脂异常则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由此可见,瘦人并不可高枕无忧。 高血脂还有哪些诱因     可控因素: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甲减、库欣综合征、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饮酒过量;吸烟;常吃含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体力运动不足;药物副作用(避孕药、雌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焦虑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不可控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    其中,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对血脂水平影响较大。 5、给高血脂患者的生活指南    ①肥胖者要注意控制饮食,注意摄入量,增加体能消耗,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    ②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含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为宜,如瘦肉、鱼;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黄油、鸡蛋等。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平均含量。    ③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色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和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少吃盐和糖,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④进餐要有规律,不宜暴饮暴食。忌烟酒。    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胆结石等。    ⑥适当体育锻炼对防治高脂血症有相当大的作用,如慢跑、太极、瑜伽等。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