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项目选择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TC、TG、HDL-C和L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 AⅠ、Apo B、LP(a)等的检测属于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4项血脂检测。有研究结果提示,TC/HDL-C比值可能比单项血脂检测更具临床意义,但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并不多,尚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尤其是需要直接比较TC/HDL-C比值与LDL-C或HDL-C单项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将血脂异常防治着眼于冠心病的同时也着眼于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干预的强度选择原则
干预强度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大小来决定,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因此,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表1)。
表1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危险程度决定治疗目标和措施,同时加大对健康人群体检的普及范围,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严格控制血脂水平,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