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erish
自从检验科搬到胃肠镜室隔壁后,笔者经常看到上至80多岁的老人家下至20多岁的年轻患者来做胃肠镜检查。占着挨近病理科的优势,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会跑去病理科串门,看看那些做了胃肠镜活检的病理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炎症的,有癌前病变的,还有各种级别的癌,后两者占多数。这还不是重点,往年龄上看,20多岁就得了癌症的,人数不少。虽然我国肠道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区域老年化,但直肠癌患者仍相对年轻。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胃肠道肿瘤一般可以从大便常规检查发现一些前期的改变。一般的大便常规检查包括颜色、性状、显微镜检查等几项内容。正常成人的大便为黄褐色圆柱形,软而不燥,性状和硬度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有腐臭气,无脓血黏液、虫体,肉眼观察无未消化食物残渣,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不成形糊状便。异常颜色见于黑色、白陶土样、鲜红色、 果酱色等等。而异常形状方面,有黏液便、米泔样便、脓血便、乳凝块、变形便等等。
据资料显示,肠道肿瘤中的直肠癌和结肠癌患者主要因腹痛、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而就诊。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多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大便变细。结肠癌根据部位的不同可表现为黑便、暗红色血便。直肠癌患者大便常规检查多可见红白细胞,并且以红细胞为主,而结肠癌患者以大便潜血阳性多见。
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调查了一些做了胃肠镜的病人的大便常规,果然不出所料,对应的有一部分结果显示,胃肠道有炎症的病人,大便镜下可见炎症细胞;大便黑色柏油样的病人,临床诊断多数为上消化道出血;直肠息肉患者的大便隐血阳性,部分镜下可见红细胞;大便呈粘液不成型、脓血便、稀便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人占多数……
我们都知道,大便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形状,颜色等改变来透露身体上潜在的问题,而它的异常变化很可能就是身体病变的信号,这些是不可忽略的。
在大部分医院,无论是住院的患者还是其他单位体检的人,大便检查都是常规检查的项目,也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的现象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并反思:
1:病人对大便常规不够重视
病人认为大便常规不重要,嫌脏嫌臭,拒绝检查,尤其是体检的人,不愿意排队取便。而当大便真的出现明显的异常的时候,往往问题已经严重化了。作为检验医生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2:检验人员不重视
在机器及试剂横行的今天,也许是因为标本繁多,也许是因为大便的特殊,有部分同仁简单根据大便的颜色及性状就直接判断为正常,而不进行镜检。很显然这是错误的,作为临床上的侦察兵,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有所懈怠,在外观颜色无异常的大便中,不一定就是正常的,毕竟很多东西都需要镜检才能发现,比如虫卵、红细胞、白细胞等。
3:标本留取不合格
病人常常有这样的留取标本误区,他们觉得只要是自己的大便就可以了。于是在上医院检查前,提前留取标本,而大便如果不够新鲜,将影响大便的有形成分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虫卵等)。那些做过灌肠或服用油类泻剂后的粪便因过稀且混有油滴、坐厕或便盆中的粪便常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也可破坏粪便的有形成分,同样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要想得到一个好的大便结果,不仅要病人的配合,检验医生的细心,还要正确的留取标本。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