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转氨酶与肝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抽血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了,大都会怀疑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
当我们发现体检报告单上转氨酶升高时,我们的身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1、转氨酶的由来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酶蛋白含量约占肝总蛋白含量的2/3。肝细胞中所含酶种类已知约数百种,在全身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中都起重要作用,但常用于临床诊断相关疾病的不过 10 余种。
其中,有些酶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测定血清中某些酶的活性或含量可用于诊断肝胆疾病,例如转氨酶。
转氨酶,全名叫“氨基转移酶”,常见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损伤时便释放入血液中,故抽血检查时会发现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升高。临床上用于评估肝功能的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为AL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为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
ALT 虽然主要分布在肝脏,但也出现于其他器官,例如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而 AST 则不同,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转氨酶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 ALT 与 AST 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 ALT 与 AST 的酶活性升高。如前所述,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故在中等程度肝细胞损伤时,ALT 漏出率远大于 AST;此外,ALT 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血清中 AST/ALT 比值升高。
一般正常人血液中 ALT 和 AST 的含量不超过40 U/L,其比值 (AST/ALT,又称“DeRitis比值”)约为 1.15 。
02、转氨酶升高常见于哪些肝病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 与 AST 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 20~50 倍,甚至 100 倍,但ALT升高更明显。通常ALT>300 U/L,AST>200 U/L,DeRitis 比值<1,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检测手段。在肝炎病毒感染后 1~2 周,转氨酶达高峰,在第3周到第5周逐渐下降,DeRitis 比值逐渐恢复正常,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DeRitis比值有升高倾向则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
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较差。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处于正常范围,DeRitis比值<1,若AST升高较ALT显著,即DeRitis比值>1,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
三、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DeRitis比值>1,一般肝癌患者 DeRitis 比值 ≥3。
四、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DeRitis 比值≥2,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五、肝内、外胆汁淤积
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03、转氨酶升高的其它情况
一、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即160~400 U/L左右),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可逐渐恢复,若再次增高则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有新的梗死发生。
二、其他相关疾病
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梗死、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一般这些情况出现时转氨酶可轻度升高(50~200 U/L)。
三、正常人转氨酶也可升高
当然,对于健康人来说,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一定出了问题,如同血压一般,转氨酶也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出现轻微的变化,甚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太多。
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可使转氨酶升高,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熬夜、近期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口服药物等,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偏高。若发现小幅度的转氨酶升高,可在消除上述原因后再去复查,若恢复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还是继续升高则需要找医生明确原因,尽早发现哪里出了毛病。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