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惊现肝脏挂体外患儿(图)

刚出生的婴儿肚子上竟然有一颗薄薄的囊膜包裹的“瘤子”,凸出体外有鹅蛋大小。经过医生检查判断,这“瘤子”竟然是婴儿的肝脏!经过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治疗,今日下午,这名患有罕见脐膨出的孩子已经康复出院。

肝脏裸露 危在旦夕
今年5月16日,家住沙坪坝李红(化名)在附近的医院剖腹产生下一男婴。产科医生发现婴儿肚脐处有一颗“瘤子”,约有6×5×4厘米大小。医生仔细观察,清晰辨认出这颗“瘤子”竟是婴儿的肝脏。因李红属早产,孩子出生才2.4公斤,婴儿一出生后变迅速转运至大坪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囊膜开始变脆变色,如果破碎将引起感染,危及孩子生命。孩子生命危在旦夕,要挽救他的生命,必须立即手术。
风险巨大 将肝脏移回体内
“这手术风险非常大!”医生表示,由于孩子才出生,首先要经历的就是麻醉关,接着还要承受着腹部胀气牵拉引起的神经反射和心脏骤停等危险。最主要的是,孩子体重仅4斤多,体内本来血液就很少,手术中,还不能让孩子大量出血。
肝胆外科、儿科、麻醉科3个科室的医生经过会诊,研究了手术方案,立即为患儿做肝脏回缩复位手术,将凸出体外的内脏安置到体内。
3个小时手术成功为患儿的肝脏复位,但也带来了腹部压力升高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呼吸功能。手术后的孩子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监护。
“凸出的内脏回到体内后,腹部的压力增大,导致膈肌下移困难,呼吸受阻。”儿科唐仕芳医生介绍,呼吸是患儿康复需要过的第一关。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婴儿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因为婴儿在吸奶的时候,使出的劲很容易将伤口胀破,刚开始孩子只能通过静脉通道滴营养液维持生命。而手术伤口,每隔两个小时就换一次湿的生理盐水纱布。一周后,婴儿可以缓慢,少量进食,每次能吃20毫升左右,两周后婴儿可以正常吸奶到40-50毫升了。今日出院时,孩子已经长到了3.5公斤。
肝胆外科主任陈平介绍,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异常,导致腹壁发育不完全,肝脏位置仅有一层薄膜覆盖,属于严重的脐膨出。由于压力异常,患儿的肝脏几乎长成了球形,这种病变的发病率仅有万分之一左右。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